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分組名單(紫字為組長)

1
2
3
4
5
6
俊毅
梁馥麟
羅玉璇
蔡昀珈
王貝予
葉家蓁
李真儀
劉彥伶
黃彥誠
章家豪
陳朗逸
王鈞鼎
邱庭緯
林憶珊
周承翰
侯昌佑
劉醇陽
胡修誠
方嘉璟
孫筱棠
洪郡澤
王瑄襄
陳彥廷
羅 婷
黃欽子
吳芷妤
陳韻同
黃崇恩
呂智鈞
林芳菱

江浩偉
劉聿欣
黃律慈


第三次大世紀

夏威夷的能源革命 2045年將不再依賴化石燃料


時間: 2017/10/13
出處: 環境資訊中心
連結: http://e-info.org.tw/node/207840

高齡83歲的傑克,是最早開始利用太陽能的夏威夷居民之一,他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已經快20年了。2010年他在政府的獎助之下,又在屋頂上裝了十片太陽能光電板,因為夏威夷的電價實在是太貴了。






926-1-07傑克是最早開始利用太陽能的夏威夷居民之一,他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已經快20年了。
傑克是最早開始利用太陽能的夏威夷居民之一,他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已經快20年了。
夏威夷和台灣一樣,幾乎所有的能源都得仰賴進口,其中石油占整體能源需求的90%,汽油價格全美國最高。由於夏威夷主要靠燃油來發電,電價很貴,是全美國平均的3倍,高成本的能源是夏威夷居民沉重的負擔。
高電價代表夏威夷有更高的經濟效益來發展再生能源,但是夏威夷群島土地有限,特別是夏威夷總人口的2/3,有將近100萬人就住在歐胡島,地小人稠,發展分散式小型發電系統逐漸成為夏威夷再生能源的主力。



926-1-06夏威夷和台灣一樣,幾乎所有能源得仰賴進口,其中石油占整體能源需求的90%,汽油價格全美最高。
夏威夷和台灣一樣,幾乎所有能源得仰賴進口,其中石油占整體能源需求的90%,汽油價格全美最高。
為了鼓勵民眾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美國聯邦政府和夏威夷州政府都提供了30%的稅金減免。夏威夷公用事業委員會在2001年還通過了十分優惠的綠電收購辦法NEM,讓擁有或租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電力用戶,將生產的綠電折抵當月的用電量,或回售過剩的電力,電力公司等於以市場零售的高價,相當於每度電台幣10元以上向用電戶買電,帶動分散式太陽能發電的快速發展。
目前夏威夷每10戶家庭,就有一戶有屋頂式太陽能發電系統,是全美國人均太陽能裝置數量最高的州。2015年一般家庭屋頂上的太陽能光電板,已經成為夏威夷供電最多的綠電來源,占比高達31%。



926-1-11為了鼓勵民眾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美國聯邦政府和夏威夷州政府都提供了稅金減免。
為了鼓勵民眾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板,美國聯邦政府和夏威夷州政府都提供了稅金減免。
隨著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快速降低,在有限土地資源下,夏威夷電力公司以競標方式來發展商業型綠電,希望以市場機制和更大的經濟規模來換得更便宜的電價。
2017年初才剛成功併聯,位於歐胡島西側的懷厄奈太陽能發電廠,裝置容量有27.6百萬瓦(MW),是夏威夷目前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夏威夷電力公司以每度電14.5美分,向太陽光電開發商買電,價格比燃油發電的成本還低,未來還有一座110百萬瓦(MW)的太陽能電廠即將興建。
位於歐胡島北方的卡懷諾瓦風力發電廠,由30座風機組成,裝置容量69百萬瓦(MW),是目前夏威夷最大的,可以提供全島5%到10%的用電。目前在夏威夷,已經有七座大型風力電場在運作,未來還有陸上風機580百萬瓦(MW)、海上風機800百萬瓦(MW)的擴增計畫。
但是在不同島嶼之間,因為天然環境和生態條件不同,各島嶼往往因地制宜, 採取各自最有潛力的綠能發展策略。
夏威夷西北側的考艾島因為地質年代比較古老,島上擁有茂密的熱帶森林,加上有外來種植物入侵的問題,以木片作為生質能來燃燒發電,是考艾島獨有的綠電來源,提供給全島12%的用電。百年以前蔗糖加工業是考艾島的主流產業,原來一望無際的甘蔗田,現在只剩下運糖鐵道的遺跡讓人懷念,不過年代久遠的水利發電設施,仍然被保留下來,經過改良有五座川流式水力發電廠仍在運作,另外一座抽蓄式水力發電廠正在興建中。



926-1-27考艾島年代久遠的水利發電設施,經過改良有五座川流式水力發電廠仍在運作。
考艾島年代久遠的水利發電設施,經過改良有五座川流式水力發電廠仍在運作。
不過,我們在考艾島看不到任何一座風機,雖然這裡和其他島嶼一樣,有很好的風場可以發電,但島上有瀕危的海鳥(Akikiki),數量預估只有150到600隻之間,考艾島公用事業合作社決定放棄發展風力發電,還每年撥款保育瀕危海鳥。
發展再生能源的開發行為,也在夏威夷州引發爭議。位於夏威夷州東南方,面積最大的島嶼夏威夷島,由於還有活火山活動,地熱是最主要的再生能源,超越了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提供了全島45%的綠電,但是因污染水源和破壞環境的爭議,當地居民反對後續的擴增計畫。
根據夏威夷公用事業委員會統計,夏威夷州的再生能源數量,從2008年占所有能源的9.4%,到了2015年就大幅提升到23.4%。其中太陽光電占所有再生能源的35%是最多的,其次是風力發電占27.9%,還有生質能占19.2%、地熱發電10.5%。



DSCF9252-1夏威夷州東南方,面積最大的島嶼夏威夷島,由於還有活火山活動,地熱是最主要的再生能源。
夏威夷州東南方,面積最大的島嶼夏威夷島,由於還有活火山活動,地熱是最主要的再生能源。
2016年夏威夷的再生能源占比已經超過25%,達到2020年預定的目標。依據夏威夷州議會通過的再生能源配置標準,未來在2030年再生能源會增加到40%,2045年全州將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供電的目標,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心得:
    再生能源對於已經遭受環境破壞的地球是很被需要的,尤其現在我們體認到資源有限的狀況後,更要想辦法均衡各種能源取用,以達到永續的目的。夏威夷所進行的能源依賴改變是讓我相當佩服的,因為這樣的改變除了要政府推動及支持,人民也要願意配合付出部分的經費或是土地來完成。
   台灣政府日前提出了去核的政策,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其他能源的產出代替原本核能所提共給大眾的部分。但是在815大停電後,許多人開始質疑這個政策的可行性。因為我們常在想著要借鏡國外,卻忽略了每個國家的狀況不同,所以需要被採用的方式都會不一樣。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夏威夷政府在推動這樣的政策時,是以因地制宜的出發點去做規劃的,這是我認為台灣正副很缺少的部分。

第三次大世記

政二B 陳彥廷 05114252

美石油焦釀印度空污 環保部替德里毒霾找答案

時間:2017年10月11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每年冬天來臨前,印度首都新德里就必須開始準備與有毒霧霾奮戰。最近德里政府的環保部門發現,送往首都各大燃煤電廠的石油焦,正是該城市主要的霧霾的來源之一。
有毒霧霾是印度長年來的環境問題。Climate Home報導,平均每天有八個德里市民死於空氣污染。為此,區域政府已開始努力解決燃煤電廠與尾氣排放問題。但這些政策產生的任何效益,都可能不敵大量進口石油焦(petroleum coke)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為石油焦比燃煤或柴油都要髒。
印度德里的空氣污染。作者:Jama Masjit;圖片來源:Jean-Etienne Minh-Duy Poirrier
印度德里的空氣污染。作者:Jama Masjit;圖片來源:Jean-Etienne Minh-Duy Poirrier

煤炭廉價替代品石油焦 燃燒產生有毒煙霧

石油焦是在重油精煉期間產生的高碳殘留物。其原料形式可作為煤炭的廉價替代品。德里政府的環保部門指出,送往首都各大燃煤電廠的石油焦,正是該城市主要的霧霾的來源之一。
在全球許多地方,石油焦因有毒性而受到管制。然而在印度,燃料未受管制,可以自由燃燒。在毫無監管的情況下,石油焦在過去五年來需求飆升,每年上漲23%。印度2016年的石油焦進口量是2011年的20倍。
德里正在與時間賽跑。最高法院下令停止使用石油焦,但政府未能禁止或規範石油焦的使用。行動人士和公共衛生官員仍在努力說服政客,趕在冬天滯留空氣惡化霧霾前採取行動。
石油焦燃燒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多出5-10%。但它最有害之處在於燃燒會產生有毒煙霧。硫是最主要的空氣污染物,會產生有害人體健康有害的氧化物氣體和粒子。

印度政府管制鬆散 石油焦成主要空污來源

德里對煤炭中的硫含量規範相對鬆散,僅限制於4000ppm內。德里國家首都轄區的環境機構(EPCA)說,首都附近燃燒的石油焦,硫含量高達7萬2000ppm。 此外石油焦燃燒的排放物還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屬,特別是釩、鎳和鐵。
石油焦在印度主要用於水泥製造工廠,這個製程污染程度不算太高。但是當用在燃煤電廠,就無可避免地會產生污染。
印度最高法院2月份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稱石油焦中的硫含量「極高」,且燃料是「德里的主要污染源」。法院指示國家政府必須禁止直接將石油焦用於發電,或限制硫含量,這實際上就是禁令。
但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環境部要求更多的時間。法院給政府提出計畫的最後期限是10月24日。
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出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焦油坑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煉油廠。印度自己有生產的石油焦,但當地的煉油廠無法滿足需求,印度幾乎是一夕之間就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石油焦進口國。

石油焦來自美國進口 印度是最大買家

2016年,印度石油焦進口有87%來自全球最大生產國美國。石油焦的使用在美國受到嚴苛的限制,電業需求急劇下降,美國的煉油商和貿易商自然尋找監管寬鬆的市場來傾銷。美國和印度環團皆表示,這引發了印度的空污危機。
2014年前,中國是美國石油焦最大的買家。但是這亞洲最大的經濟體持續以政治力介入處理空氣污染。2016年限硫規範生效,經濟衰退加上地方限制設立新發電廠等種種原因,阻礙了美國石油焦進入遠東大廠之路。2013年至2014年間,貿易額減少了一半(日本也是美國石油焦的忠實顧客)。
根據EPCA的報告,沒人確切知道德里到底燃燒了多少石油焦,因為煉油廠不會收集出貨至首都轄區的資料。美國石油焦與印度自產石油焦的比例也不明。但EPCA檢查人員在現場勘查時,發現使用的是進口石油焦。

媒體連繫美石油焦出口商 僅一家回應 

媒體聯繫了幾間最大的美國石油焦出口商,但只有佛羅里達PermuTrade的執行長兼總裁賈馬(Ahmed Jama)回覆:「我不能代表其他公司,但是我知道石油焦的確有賣給印度電業和鋼鐵業。」
賈馬強調自家石油焦只有賣給水泥廠。「我們也可以賣給其他產業大賺一筆,但我們不是只在乎錢。」賈馬也補充,印度全面禁止石油焦進口不是個好主意。
事實上,印度環保當局也沒打算禁止水泥業使用石油焦,只試圖在霧霾再次來臨前控制燃煤電廠排放。
心得:
印度的石油焦使用量如此之大,極可能是因為石油焦的價格低廉,又可同時用於發電與製造水泥。在印度最高法院的調查報告中,燃燒石油焦將產生包括釩、鎳和鐵等重金屬,將造成嚴重空污。除此之外,燃燒產生的硫還會造成酸雨。
而印度的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在全球排名第4,僅次於中國大陸、美國和德國。應該有足夠的本錢發展再生能源,盡量減少石油焦的燃燒。








第三次大事記

政二A 05114152 王瑄襄
時間:2017/10/13
出處:http://e-info.org.tw/node/207855

全球抽檢! 75%蜂蜜樣品竟都驗出殺蟲劑

全球超市架上的蜂蜜,可能已因蜜蜂接觸到有害殺蟲劑,而受到農藥污染。英國衛報報導,根據最新刊登於《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科學家檢驗近200件蜂蜜樣品是否含有新菸鹼類殺蟲劑,結果75%樣品驗出,其中大部分甚至含有多種類型的新菸鹼類農藥。
蜜蜂可移動數公里採花蜜和花粉,因此生產出來的蜂蜜可視為當地農藥污染的指標。這項研究也使科學界首次清楚證實,世界各地的重要授粉昆蟲都暴露於農藥傷害的風險之中。

圖片來源:Blaise Mulhauser, Botanical Garde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蟲。圖片來源:瑞士納沙泰爾植物園 Blaise Mulhauser, Botanical Garde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全世界3/4的糧食作物依賴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授粉,但近幾十年來授粉昆蟲數量不斷大幅減少。野生棲息地、疾病和廣泛使用農藥都是重要因素。針對最新研究結果,科學家們認為必須儘速停止工業化、大規模地使用神經毒劑。
包括這項新研究在內,越來越多農藥相關的重要分析報告出爐。一份研究顯示,大多數農民可以減少農藥用量而不產生農損;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農藥的必要性是一個迷思;一位英國首席政府科學家則認為,監管機關假設大規模、大面積地使用農藥是安全的,但這樣的假設有誤。

募集世界各地的蜂蜜 研究揭殺蟲劑危害

這篇蜂蜜研究始於一項公民科學家計劃。2012年至2016年間,瑞士納沙泰爾植物園(Botanical Garden of Neuchâtel)研究人員向人們募集來自世界各地的蜂蜜。他們收到了數百份樣本,分析了其中198份可確認蜂蜜來源的樣本,​​檢驗是否有五種主要的新菸鹼類殺蟲劑。

從世界各地募集來的蜂蜜樣品。圖片來源:瑞士納沙泰爾植物園 Blaise Mulhauser, Botanical Garde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北美蜂蜜的污染率最高,86%含有一種或多種新菸鹼類,其次是亞洲(80%)和歐洲(79%)。南美洲最低,為57%。近半數的樣品含有多種殺蟲劑。
納沙泰爾大學教授米歇爾(Edward Mitchell)表示:「48%樣本中的農藥含量,超過足以對蜜蜂產生顯著負面影響的最低濃度。」研究人員說,這些影響包括對損害學習、行為和成功建立蜂群的能力,「農藥含量通常很低,但是這些農藥毒性極強,比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還毒4000至1萬倍。」

多種類型殺蟲劑混用 產生雞尾酒效應

今年6月,史上最大規模的田野實驗顯示,新菸鹼類物質危害蜜蜂蜂群和野生蜜蜂,並提出了多種殺蟲劑混合的「雞尾酒效應」。

死亡的蜜蜂。圖片來源:瑞士納沙泰爾植物園 Blaise Mulhauser, Botanical Garden Neuchâtel (Switzerland)
除了兩件樣品外,其他所有樣品的污染程度皆低於歐盟法律為人類消費者訂定的「殘留量上限」(MRL)。但米歇爾表示,新菸鹼類對脊椎動物的影響相關研究很少,「你可以猜猜殘留量上限是否真的夠安全,我認為這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歐洲於2013年起禁止使用三種新菸鹼類殺蟲劑於開花作物。歐盟委員會已起草了新的法規,全面禁止使用這些殺蟲劑於農田,且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通過。
心得:
看完這篇報導,我覺得非常憂心,由於蜜蜂可移動數公里採花蜜和花粉,因此生產出來的蜂蜜可視為當地農藥污染的指標,這項研究使科學界清楚證實,世界各地的重要授粉昆蟲都暴露於農藥傷害的風險之中。這個問題與我們切身相關,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它產生的「雞尾酒效應」,殺蟲劑的混合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更是讓人擔心。
我們的環境竟然因為農藥及殺蟲劑的問題受到傷害,而且這些毒害最後終究回到了我們身上,況且蜜蜂是我們重要農產品受粉的因素,如果他們都消失了,那距離人類滅絕的日子也不遠了吧!希望這篇報導可以讓更多人重視我們的環境問題。

第三次大事記

05114137 政二A 侯昌佑

垃圾調度辦法草案10月底前重公告 不再明訂底渣回運%數

出處:台北訊
時間:2017年10月12日
新聞內容:
為了防止縣市間再次展開「垃圾大戰」,去年年底立院修廢清法時,授權由環保署出面調度,因此需要訂定的《現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統一調度辦法》,必須要在2018年1月18日完成。環保署署長李應元12日在立院表示,草案將在10月底前再次公告並展開公聽,要趕在期限內完成。
DSC00053
立院12日審查環保署106年公務預算凍結案,14案全數獲得解凍。賴品瑀攝。
立院12日審查環保署106年公務預算凍結案,包括5報告案、9討論案,14案全數獲得解凍,其中獲立委提出問題的,僅有垃圾緊急應變計畫與空品監測計畫,兩案原遭凍結的預算分別為1億元、500萬,而整個計畫的預算則分別是約13億、約7000萬。

糾結底渣去化問題 第一次公告遭縣市反彈

環署在7月曾經第一次公告,不過在舉行第一次公聽會時,就遭到縣市政府大力反彈,因此環署便收回重擬,沒有繼續公聽下去。環署督察總隊隊長吳盛忠坦言,最大的爭議仍是出在底渣的去處問題。
先前高雄市以1公噸垃圾換1.8底渣的代價,代台東、雲林縣焚化垃圾,不料無處可去的焚化爐底渣卻引發垃圾大戰,而雲林縣那些「暫時堆置」的底渣,李應元表示,已經陸續協助運輸了,年底前應該能將累積的底渣處理完成。
比起其他規定民眾、規定廠商的法令,垃圾調度辦法要規定的卻是縣市政府,然而環署目前的政策是要縣市自主處理垃圾,而縣市政府要負責的其實是地方議會,而非立法院,中央其實也無法強力去執行。因此環署坦言,草案出爐後,的確遭遇部分縣市的激烈反對。
吳盛忠表示,也不能說是哪些縣市不願配合,而是說面對底渣問題,現在要地方縣市自主處理,大家都沒有經驗,不知如何做,且地方民代也對底渣有不少疑慮,因此環署這些時間就是在持續與縣市溝通。
李應元在立院回答立委洪慈庸時表示,「政治問題的部分已解決,目前正在協調底渣的百分比」並承諾一個月內可以交出再公告的草案。而會後吳盛忠受訪表示,目前傾向取消由環保署明文訂出底渣回運的%數,這樣比較有彈性,縣市之間才有更高的意願互相幫助。
而目前行政院定調,這些底渣的去處,以各地方政府的公共工程優先使用,因此環保署與工程會合作,也陸續交出相關的使用規範,要確保底渣的品質,讓各地的工程單位能用、敢用這些底渣。
「把缺口減少!」吳盛忠強調,比起走到啟動調度機制,環保署更重視的讓各地政府有能力自主處理廢棄物,因此將優先補助目前沒有廢棄物處理設備的八個縣市,且將以垃圾脫水設備、沼氣發電、高速堆肥等能減量、循環經濟的新技術優先。

空品感測物聯網 首批500微型監測設備上路

至於空品監測計畫,是環署提出要以6989萬元汰換空品監測設備。當時洪慈庸以工業空品監測站僅五站,恐怕過少不足以監測工業區空品而凍結500萬要求環署提出報告。
環署監資處處長張順欽表示,空氣監測站設置與維護所費不貲,一個站設置要7到800萬,每年還要100萬維護,實在無法無限制增設,目前環署改循整合監測數據的方式,要規劃完整空品監測網。
目前環署建構的感測物聯網計畫中,今年底要完成的500點空品感測點佈設,但洪慈庸指出,目前外界對於這些微型測站有所疑慮,擔憂真的是準確的嗎?又中研院的空氣盒子、業者向民眾銷售的微型監測工具會有的誤差問題,環保署又將怎麼處理?李應元表示,當然還是以政府的資訊為準,民間的小型監測器呈現的趨勢會是對的,但是數值是參考值,不需為它數值的高高低低太過驚慌。
張順欽補充,環署持續在實驗室、實場對這500點空品感測點的微型監測設備進行比對與校正,年底前會完成風洞實驗室的建置。
心得:
  台灣地狹人稠是一個眾所皆知的事實,兩千三百萬人每年生產700萬噸的垃圾,然而量大並非一個大哉問,是焚化後的底渣要放到哪成為了核心的爭議。台灣一共有378處的垃圾掩埋場,如今只剩下67處仍在營運,觀其容量,也只剩下12%的空間可供新產的底渣掩埋,這當中還未扣處其餘回收垃圾需掩埋的量,也就是說現在能容納的底渣量遠低於12%,也許各位會想到何不開闢新的垃圾掩埋場便可以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但礙於鄰避效應及諸多的環保法規,要開闢新的非常不易,也因此產生縣市間的「垃圾大戰」,然而垃圾製造出來了終究還是要處理,不然放久發臭了,造成民眾生活上的困擾時,會成為令地方首長頭疼的燙手山芋。
  如同前段所說,地狹人稠是台灣本身自然環境的樣態,是我們不能改變的,要如何面對眼前的垃圾危機,筆者認為有兩個方式去應對,其一,民眾自發性的落實垃圾減量的計畫,多用環保餐具、碗筷、自備水盃、保溫瓶等,可重複利用之器具,以上種種皆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觸到的器物,從這一放面下手成效將顯而易見。其二,商家應自行減少包裝上無用的資源浪費,好比說市面上常見的點心,有需多包裝純然為了美觀,造成資源的使用效率的低落,換言之,就無形的增加許多的垃圾量。以上兩點的概念只有一個,就是從垃圾減量下手,既然我們沒有擁有多餘的土地讓我們掩埋底渣,我們便從總量控管,在還沒有其他新穎的科技來解決「垃圾大戰」這問題之前,減少數量會是最佳的解決之道。

第三次大事記


預報天氣條件不利空品 環保署強化減量工作  


提供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保處

  





時間:2017.10.11

依中央氣象局預報今(106)年為秋冬季雨量正常至偏少,溫度偏暖,環保署說明該氣象條件將影響空氣品質,預報未來一季空氣品質指標(AQI)大於150(紅色警戒)之日數,北部、竹苗地區約2~3天、中南部約14~17天,環保署已推動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降低基礎污染排放,並在空氣品質不良期間推動臨時性減量工作,保護民眾健康。

        環保署說明今年1~9月溫度較前年升高且雨量及降雨時數偏少,但在各級環保機關及各部會共同努力下,細懸浮微粒(PM2.5) 改善成果並未打折,依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監測結果,全國PM2.5日平均大(等)於54μg/m3(相當於紅色警戒)發生次數為323次,比去(105)年同期705次減少。

        為強化秋冬季節空氣污染減量工作,環保署修正「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防制費收費費率」,以季節差別費率引導業者全力配合秋冬季節空氣污染減量作業;同時也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私人交通運具污染排放,當全國任一區AQI指數預報>151(前日預報),環保集點點數10倍送。另外環保署在最近修正的「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新增各污染物之預警等級,採用預防異常及自主減量以降低污染負荷,加強各項減量及稽巡查工作,例如洗掃街、區域管制污染較大之車輛行駛、協調工廠減量等措施,該署也與經濟部協調在預報空氣品質不良時,預先調整上風處及當地發電廠污染減量措施。

        因國營事業(台電公司、中油公司、中鋼企業等)占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排放量比率約43%及19%,為減少工廠空氣污染影響,環保署規劃以國營事業為優先減量之榜樣,盤點污染減量空間,推動以增設防制設備及提升防制效率、尾氣回收取代重油為燃料等方式,降低污染排放,近期將公告盤點結果與改善計畫。另外該署強化及健全工廠之管制工作,近期預告「固定污染源有害空氣污染物管制標準」及「氯乙烯單體(VCM)相關製程空氣污染管制及排放標準」草案,以降低影響民眾之健康風險;預告「固定污染源空氣污染物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管理辦法」及「公私場所應設置連續自動監測設施及與主管機關連線之固定污染源」修正草案,提升監測數據之可靠度及品質。

        空氣污染減量排放需要公私單位、社會大眾一起配合,環保署為推動14+N空氣污染防制策略,以經濟誘因引導污染改善工作,陸續訂定「淘汰二行程機車及新購電動二輪車補助辦法」、「改造或汰換旅宿業醫療社會福利機構學校燃油鍋爐補助辦法」、「大型柴油車加裝濾煙器補助辦法」、「淘汰老舊大型柴油車補助辦法」,在秋冬季空氣品質不良期間,環保署呼籲這時污染減量最有效果,請大家踴躍參加污染減量工作,利己又護人。

        環保署預估秋冬氣象條件將明顯影響空氣品質,中央攜手地方凝聚工作量能,強化稽查管制,落實工廠污染減量,一併納入交通運輸管理作為,並邀請民眾共同努力,從日常生活中改善空氣品質。

心得:近期空汙日益嚴重,為避免空氣品質繼續下降,我們更應該多搭乘交通運輸工具少騎車,騎車危險又造成空氣汙染,好險最近因為共伴效應下了一些的雨,要不然我們的呼吸道可能都變得很有問題,在對有氣喘或氣管疾病的人來說是一個很大威脅,雖然可以戴口罩,
但有些懸浮微粒一般的口罩可能難以抵擋我們吸入肺部,希望我們多多的利用共乘的交通工具以減少汽機車對空氣的汙染,我也贊同上述的觀點,多多愛地球,不想變大陸的霾害如此嚴重,同時也可以在家裡多多種植花樹,為地球盡一份心力,我也認同淘汰二行程機車,二行車從排氣管出來的氣都偏白,跟一般機車比較,一般機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排氣管沒有太誇張的白煙,我也相信有可能因為這樣的不同,政府才會提供這套措施給予二行程車的人汰換新的機車。

第三次大事紀

打擊非法捕撈 歐盟看到台灣積極作為

時間: 2017/10/13
出處:摘錄自2017年10月12日中央社報導
政二A 孫筱棠 05114157

歐盟對台灣非法捕撈行為發出黃牌警告屆滿二年,期間台方積極提出修改漁業法與改善監控等措施,歐盟看到各項作為將派員到訪,台灣有機會最快在年底脫離黃牌。
歐盟在2015年10月1日宣布,將台灣列為打擊「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Illegal、Unreported、Unregulated,IUU)漁業」不合作第3國警告名單,也就是黃牌名單,要求台灣改善,否則將列為不合作國家,並可能祭出漁業貿易制裁。
過去2年在台灣與歐盟合作下,台方積極改善,就遠洋漁業法律架構、監控措施、漁獲物可追溯性及國際合作多面向,進行10多項行動計畫。
歐盟近期將派官員訪問台灣,評估執行打擊國際IUU漁業政策的進展。台灣方面樂觀看待在政府近年交出的努力成果下,有機會最快在年底脫離黃牌。

心得:
非法捕撈的問題不只在台灣情況嚴重,在其餘地區如:南美洲國家如厄瓜多(鯊魚)或是在西非(歐洲國家、韓國、中國都曾去該地區非法捕魚)都十分的嚴重。在2014年,甚至有報告顯示:「IUU捕撈最接近的估值是每年100至235億美元。」——佔漁業捕撈總量的18%。為了要打擊此一行為,聯合國也發起行動設立綱領,希望各國家一起守護危危可及的海洋資源,並給於違規的國家制裁。我認為,也許在這樣的制度下能夠稍稍緩解並保護海洋資源,不過該如何維持好的狀況並復育已經破壞的部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