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第十五次大事記

政二B  方嘉璟 05114206

不只新菸鹼類農藥有問題 科學家發現熊蜂減少與殺真菌劑密切相關

時間:2018/01/04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學界首次的地景尺度研究發現,常見的殺真菌劑是美國熊蜂急劇減少的最強關聯因素。
這個結果令蜜蜂專家大感訝異,因為殺菌劑針對的是黴菌而非昆蟲,卻成了損害昆蟲的重大原因。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殺真菌劑如何殺死蜜蜂,但可能的推測是殺真菌劑讓蜜蜂更容易感染致命微孢子蟲,或是加劇其他殺蟲劑的毒性。
熊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熊蜂。圖片來源:維基百科(CC BY-SA 3.0)。
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蟲數量普遍減少是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因為這些昆蟲為近75%的糧食作物授粉,其中更有半數的授粉是野生物種進行。農藥、棲息地破壞、疾病和氣候變化都與蜜蜂減少有關,但是哪些因素造成最大破壞的相關研究較少。
這篇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上的新研究使用機器學習統計方法來分析24種不同因素對四種熊蜂減少的解釋力,包括緯度、海拔、棲地類型和破壞、人口和農藥的使用,並在美國40州的284個地點進行追踪。
主要作者、美國康乃爾大學學者麥卡特(Scott McArt)說:「預測微孢子蟲感染率和範圍的最佳因素是殺真菌劑。尤其美國用量最多的殺菌劑百菌清與微孢子蟲最為密切相關,而整體殺菌劑用量是熊蜂減少的最佳預測指標。」
「我非常驚訝。很少人留意到殺菌劑這個因素。然而部分實驗室研究指出,殺菌劑可能會使蜜蜂的微孢子病情惡化,其中機制可能是因為殺菌劑殺死有益的腸道微生物。我們的研究顯示,實驗室中的發現正在田野中大規模發生。」麥卡特說,
保育慈善機構「Buglife」成員夏德羅(Matt Shardlow)說:「我們人類管理地景的方式使蜜蜂承受巨大壓力。我們一邊正試著排除新菸鹼類殺蟲劑的使用,同時又發現常見的殺真菌劑也可能是野生蜜蜂減少的驅動力。科學家和監管機構必須緊急對新研究作出回應。」百菌清是英國用量最大的噴霧式農藥,2016年共使用於450萬公頃的土地上。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高森(David Goulson)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顯示,農藥監管體系可能再次讓我們失望,可能因為監管單位的測試並沒有讓蜜蜂同時暴露於農藥和疾病。」他並表示支持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最近的論點,即農藥的地景尺度效應不能透過高度控制的實驗室和田野研究來預測。
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殺蟲劑新菸鹼類對蜜蜂造成嚴重危害的證據正在不斷積累。新研究顯示,新菸鹼類加上食物減少兩個因素加成,使蜜蜂的存活率降低了50%。英國鄧迪大學學者康諾利(Christopher Connolly)表示:「許多威脅蜜蜂的因素之間彼此交互作用之下,似乎更增加了農藥對這些授粉昆蟲的傷害。」
另一項研究顯示,新菸鹼類會減少熊蜂后的存活時間以及建立巢穴的時間,這可能會損害蜂群的長期生存。歐盟執委會將2018年初進行全面禁止新菸鹼類農藥的投票,包括英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表示贊成。

第十五次大事紀

政二A 05114145 劉醇陽

「資料海嘯」來襲! 專家:2025年將消耗全球1/5電力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時間:2018/01/08
新聞內容:
為了儲存來自數十億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和連網設備的資料,本身就很耗電的伺服器機房,吃電需求越來越高!專家預測到了2025年,通訊業耗電可能佔全球電力的20%,成為全球氣候目標的阻礙,並導致供電吃緊。
業界長期以來認為只要提高效率和減少浪費,就能大幅減少碳排放,但根據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即將發表的新論文,到了2020年,資訊和通信技術(ICT)可能貢獻全球碳排放量的3.5%,超過航空和航運,2040年更將達到14%,與今日美國的佔比大致相同。
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CC0 1.0)
開發中國家將有10億人開始上網,全球連網裝置數量已是創下新高。圖片來源:Open Grid Scheduler / Grid Engine(CC0 1.0)

這些都吃電  經濟數位化帶來的失控風險

研究人員安德烈(Anders Andrae)表示,全球連網設備、高解析度串流、電子郵件、監控攝影機和新一代智慧電視等裝置的運算能力需求每年增長20%,2015年消耗了全球約3-5%的電力。
安德烈在一份2016年同儕審核研究報告中發現,若不顯著提高效率,ICT產業將消耗全球總電力的20%,2025年碳排將高達全球碳排放量的5.5%,僅次於美國、中國和印度的碳排。
他預計,工業用電需求將從現在一年的2-300兆瓦時增加到2025年的1200甚至3000兆瓦時;資料中心本身將生產1.9億噸(佔全球總量的3.2%)的碳排放。
美國研究人員預測,未來五年內,隨著開發中國家將有10億人開始上網,富裕國家各種物聯網裝置快速增加,用電量將乘三倍。根據知名網路分析公司Gartner的資料,2017年全球將有84億件連網裝置,2020年更上看204億件。
通訊業一向主張經濟數位化和大規模改善能源效率將減少全球碳排放20%以上,但轉變的規模和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用戶變多  未來五年全球網路流量成長三倍

根據最新的思科視覺網路指數(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未來五年內全球網路流量將增長近三倍。
「2015年網際網路用戶數量為30億,2020年將成長到41億,增加超過10億。在未來五年內,全球IP網路將支持多達100億個新設備和連線,從2015年的163億增加到2020年的260億。」思科公司表示。
2016年美國政府柏克萊(Berkeley)實驗室報告估計,美國的資料中心2015年的資料量為3.5億TB,到了2020年可能每年需要超過100兆瓦時的電力,相當於近10個大型核電站。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和阿姆斯特丹等歐洲和亞洲的資料中心容量也在迅速增長,2017年預估增加了200MW左右的耗電量,相當於中型發電站。
愛爾蘭和丹麥即將成為蘋果的資料中心基地。其中愛爾蘭資料中心連接了350MW的容量,並將在五年內增加到1000MW,相當於一座核電廠。
根據愛爾蘭主要電力公司Eirgrid的2017-2026全島發電容量報告,如果完全滿足蘋果愛爾蘭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其負載將佔愛爾蘭尖峰用電的20%。

負起責任  部分企業採購再生能

在綠色和平和其他環境組織的施壓之下,Google、Facebook、Apple、Intel和Amazon等大型科技公司承諾用再生能源為資料中心供電。他們大多從電網買電,也有些打算在資料中心蓋太陽能或風電廠。
綠色和平組織IT分析師庫克(Gary Cook)表示,目前全球資料中心所用的電力只有20%來自再生能源:「好消息是,有些公司負起責任,積極採用再生能源快速成長。當然也有些公司只顧著賺錢。」
建築師休斯(David Hughes)則對蘋果公司在愛爾蘭設立的新資料中心表示不以為然,認為政府不應被企業的再生能源承諾沖昏了頭。「資料中心使用再生能源聽起來固然不錯,但對其他人沒有好處,更稀釋了國家減排的努力。資料中心吃掉了愛爾蘭為達成40%減排目標所做的努力,只增加需求,降低了其他用電的比例。」休斯說。
根據Eirgrid的估計,到了2025年,愛爾蘭每生產3kWh的電,就有1kWh要給資料中心用。「我們的電力消耗默默增加了10%。」

「吃電怪獸」本性難移  節能搭配再生能是最理想做法

休斯指出,化石燃料電廠可能需要更長時間運作,以供給國內其他地區的用電,成本將落在消費者身上,「我們將不得不升級電網,興建更多的風電和沒有風時的備用電廠,這一切都是全民買單。」
安德烈表示,最好的情況是,節電技術大幅改善,再生能源成為常態用電,資料中心用電的爆炸性成長趨緩。但如果ICT產業保持每年20%的成長速度,有數十個嵌入式傳感器的無人駕駛汽車和需要大量運算能力的比特幣等資訊流成為主流,那麼資料中心需求可能會繼續快速上升。
「這一切有失控的風險,決策者需要密切關注這一點。」安德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