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第十三次大事記

第十三次大事記
工二B 陳朗逸 05116271
2018/1/1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209253

發現「種」珊瑚可望救大堡礁 科學家提醒:減緩暖化仍是關鍵


英國衛報報導,來自昆士蘭大學、CSIRO、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和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系列的「種」珊瑚礁,它們能透過產出幼蟲幫助修復白化、海星和其他干擾對珊瑚造成的傷害,形成支持大堡礁系統的基礎。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活體珊瑚礁群,由3800多個獨立的珊瑚礁組成,綿延澳洲東海岸2300公里。
這項研究發現了112個韌性特別強的「種」珊瑚礁,僅佔整個生態系統的3%,能藉著散佈受精卵復育其他地方的珊瑚。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和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孟比(Peter Mumby)教授形容:「找到這100多個珊瑚礁就好像發現了大堡礁的心血管系統。」
研究人員對「種」珊瑚礁有嚴格的定義;必須在洋流不斷變化的情況下,仍與其他珊瑚礁保持良好的連結,在珊瑚白化事件中死亡的可能性較小,並且不易受到棘冠海星爆發的影響。
孟比說,這些珊瑚礁不但比較能挺過白化事件,在每年繁殖期時,還能在正確的位置將受精卵送到需要的珊瑚礁。「這個發現稍稍增加了我們的希望,原來珊瑚礁自癒的能力比我們預期的要大。」
研究人員利用海洋環流模型模擬大堡礁珊瑚礁幼蟲的散佈路徑,畫出了208個網絡。112個強壯的珊瑚礁透過這些網絡,可將幼蟲散佈至幾乎半數的珊瑚礁。
孟比說,直到最近科學家們才知道珊瑚礁之間是如何透過洋流彼此溝通的。「整個大堡礁的大小相當於一個意大利,在任何時間點都有某處被破壞、某處生長狀況良好,所以具有自癒能力。」
研究指出,要維護綿延數千公里的珊瑚礁群,這個種珊瑚礁清單是一個實際可行的切入點。CSIRO海洋與大氣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蘭登(Andrew Lenton)博士說,這份研究讓我們知道如何最有效率地提高珊瑚恢復能力,其中一個方式就是保護種珊瑚礁。


大堡礁珊瑚白化(歷史資料照片)。圖片來源:The Ocean Agency。(CC BY-NC)

白化問題還是需要氣候作為解決

澳洲珊瑚礁已經發生了四起重大白化事件,其中一次發生在今年。其中為期最長也最嚴重的發生在2016年,當時氣候變遷引起的白化造成大約25%的珊瑚礁死亡。
「此外研究也確認,單靠這一點不足以確保整個大堡礁的長期存續,還需要加上氣候緩解、地方管理和珊瑚種植等積極作為。」孟比說,關於珊瑚礁的最新資料及其運作和修復的方式已經準備好讓有關當局納入管理計劃,並得到聯邦政府的支持。
孟比強調,雖然研究找出種珊瑚礁是好事,但要確保大堡礁的生存,仍有很多事要做。「這個系統並不完美,」孟比說,「北部堡礁的種珊瑚礁比較少。所以接下來的步驟就是放寬種珊瑚礁的標準,看看珊瑚礁的B計劃和C計劃。」
5月份科學家就曾警告,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太劇烈,政府保護計劃的中心目標已經不再可行。
孟比說:「要維護美麗珊瑚礁的存續,我們勢必得更積極因應氣候變遷。我們需要目標一致、行動協調的氣候政策,並持續刺激地方的保護措施。」





第十四次大事記

衝突航道無解 首座浮動式離岸風機環評將退回能源局

時間: 2017/12/26
出處:環境資訊平台
連結:http://e-info.org.tw/node/209205

首件浮動式離岸風機案,由法商投資的「台海桃園(W1N)離岸風力發電計畫」,雖然具有不需打樁、不受水深影響的優勢,卻因為與航道的衝突,在26日在第二次環評初審,遭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此案在沒有漁民抗議、環團甚至表態支持的狀況下,也已獲環評小組初步釐清「對海洋環境影響相對輕微」在環境的部分沒有太大問題,卻面臨了船舶慣用航行空間、兩岸直航航道重疊、並遮蔽白沙岬燈塔燈光視角等航安問題。在業者與航港局雙方沒有共識的狀況下,小組認為這些爭議非環評能處理,因此提出環評施行細則第11條之一,指目的事業經濟部能源局沒有在轉送環保署審查前釐清這些爭點,因此建議此案退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浮動式
「台海桃園(W1N)」由法商歐風能源(EOLFI)投資,也是目前送審的離岸風機中唯一採用浮動式型態的。取自簡報資料。
雖然業者的顧問公司一度請求先有條件通過此案,好進入能源局的下一階段徵選,但專案小組認為此案不確定因素太多,無法這樣放行。不過此案還可以在環評大會確認結果當天,補提出相關報告在大會求翻身。此案是不是等於今天沒過初審就得喊停,能源局表示後續將會再與業者討論。
此案由法商歐風能源(EOLFI)投資,是目前送審的離岸風機案上,唯一採用浮動式型態的,選址在桃園市觀音、新屋區外海。浮動式不受水深限制,且沒有固定式基座打樁工程,只要在港口模組化組裝後,直接拖到定點就好,專案小組與環團初步皆認同,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相對而言比較低。
但是第一次初審遇上的衝突航道問題,業者這次大幅縮減風場面積,面積從原規劃的131平方公里、砍到上次提出的65,再減為這次的33,風機支數從82下修到50再到20。不過,對於是否已是充足的退讓,業者與航港局仍無共識。
DSC02857
台海桃園(W1N)離岸風力環評,26日遭小組建議退回經濟部。賴品瑀
「航安立場不能打折扣,公權力不容挑戰。」航港局航安科科長蔡育明如此宣言,仍然提出不宜設置的立場。
小組認為,這些爭議實在並非環評能處理,其實並不應該在環評程序討論。認為是主管機關能源局沒有在轉送環評前釐清這些爭議,因此繼續審無意義,要把退回給能源局,而能源局則喊冤,認為是業者向他們送件時,並沒有把航港局的意見附上。業者則表示,兩岸直航航道修改後的重公告在11月中才公布,要更全面的評估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

心得:
從過去幾次他們的評估狀況來看,我認為環評小組所退回的原因並沒有錯。因為他可能擔心有反彈聲音的問題,所以才重複的去對整件事情做評估。但是這樣的狀況很容易被利用去拖延整個計畫的施行,因為對於這件事情,所被規劃的事情都是片面的,所以以整體來看,如果要執行浮動式離岸風機的計畫,會影響到船隻運送,勢必增加其他業者的成本,但是這些東西沒有被規劃出其他政策。

浮動式離岸風機環評

第十三次大事紀

系級:歷史三
姓名:羅玉璇
學號:04112034
全球最大綜合礦業必和必拓承認氣候變遷 退出煤炭同業組織
2017年12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之一,承認應對氣候變遷的動能持續增長,從環保立場考量,公司計畫退出一重要的產業集團。


必和必拓早期的礦址。圖片來源:Amanda Slater(CC BY-SA 2.0)。
必和必拓早期的礦址,位於坎培拉的Broken Hill。圖片來源:Amanda Slater(CC BY-SA 2.0)。
全球最大、由英國與澳洲合資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於週二發布的產業組織檢視(Industry Association Review)報告中表示,由於氣候與能源政策的分歧,公司計劃退出世界煤炭協會(World Coal Association)此國際煤炭遊說團體。此外,鑑於川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決定,公司也將重新審視與美國商會的關係。在此報告中,指出美國商會宣稱美國的國家自主減量貢獻目標無法達成,認為巴黎協議並非有效的國際減量協議且反對碳定價制度,均與該企業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立場相異。必和必拓公司表示其樂見巴黎協議的訂定,並支持各國履行該國提出的減量承諾,亦指出碳定價為國際重要減量政策工具,有其必要性。

上述行動凸顯出,大型礦業公司在尋求利潤與社會環境意識之間的平衡時,必須審慎考量與處理;這也同時代表了建構在傳統化石燃料經濟的企業對關心氣候變遷的投資者與政府的回應。而就在12月初,石油和天然氣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將斥資2億美元收購太陽能開發商的大筆股份,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也對再生能源進行投資。

雖然必和必拓在報告中的用詞謹慎,但該公司對於川普政府片面退出巴黎協定一事抱持異議。必和必拓的首席對外事務官,Geoff Healy說到:「我們並不總是同意我們的產業協會(世界煤炭協會),對於與協會的重大分歧之處,我們將會發聲並且在必要時採取行動,正如我們今天所做的。」

必和必拓邀請邀請該協會成員在明年3月31日前對該公司退出協會的決定作出回應,同樣地,在正式退出協會前,公司也會請美國商會回應。

世界煤炭協會對此表示失望,並指出必和必拓的報告未能正確地反應協會的觀點,協會一向支持對於整合氣候與能源政策的平衡方法,並且希望未來能繼續與必和必拓在此基礎上共同合作。

必和必拓的報告反映出該公司對於氣候變遷的明確態度,必和必拓接受了「氣候暖化的真實性、人類影響的明確性,以及物理影響(衝擊)的不可避免性。」該公司亦宣布將重新審視其與澳大利亞礦產理事會(該國最重要的礦業遊說集團)之間的關係。

支持道德投資的團體讚揚必和必拓的這份報告。澳大利亞企業責任中心的執行董事,Brynn O' Brien表示:「即使像必和必拓這樣擁有大型煤炭資產的公司,也不會認同激進的反氣候遊說團體的意見。」
心得:必和必拓為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之ㄧ,承認全球暖化對世界的影響已不容小覷,決定退出世界煤炭協會。這顯示了就連以經濟利益為最主要目的的公司,也開始重視到氣候生態的變化,而促使他們選擇不一樣的作法來應對氣候變遷,像是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將斥資2億美元收購太陽能開發商的大筆股份,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也對再生能源進行投資。雖然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投資再生能源或許只是因應現金世界潮流的發展,但對於地球的生態而言這或許是一段不小的進步,但也感覺的出來我們在減緩生態失衡方面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第十四次大事記

政二A 05114144 胡修誠

全球最大綜合礦業必和必拓承認氣候變遷 退出煤炭同業組織

2017年12月29日綜合外電報導,風險中心編譯;曾以寧審校
必和必拓(B.H.P. Billiton),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全球最大的煤炭公司之一,承認應對氣候變遷的動能持續增長,從環保立場考量,公司計畫退出一重要的產業集團。
全球最大、由英國與澳洲合資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於週二發布的產業組織檢視(Industry Association Review)報告中表示,由於氣候與能源政策的分歧,公司計劃退出世界煤炭協會(World Coal Association)此國際煤炭遊說團體。此外,鑑於川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的決定,公司也將重新審視與美國商會的關係。
必和必拓早期的礦址。圖片來源:Amanda Slater(CC BY-SA 2.0)。
必和必拓早期的礦址,位於坎培拉的Broken Hill。圖片來源:Amanda Slater(CC BY-SA 2.0)。

在此報告中,指出美國商會宣稱美國的國家自主減量貢獻目標無法達成,認為巴黎協議並非有效的國際減量協議且反對碳定價制度,均與該企業的氣候與能源政策立場相異。必和必拓公司表示其樂見巴黎協議的訂定,並支持各國履行該國提出的減量承諾,亦指出碳定價為國際重要減量政策工具,有其必要性。
上述行動凸顯出,大型礦業公司在尋求利潤與社會環境意識之間的平衡時,必須審慎考量與處理;這也同時代表了建構在傳統化石燃料經濟的企業對關心氣候變遷的投資者與政府的回應。而就在12月初,石油和天然氣巨頭——英國石油公司(BP)表示將斥資2億美元收購太陽能開發商的大筆股份,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和法國道達爾公司(Total)也對再生能源進行投資。
雖然必和必拓在報告中的用詞謹慎,但該公司對於川普政府片面退出巴黎協定一事抱持異議。必和必拓的首席對外事務官,Geoff Healy說到:「我們並不總是同意我們的產業協會(世界煤炭協會),對於與協會的重大分歧之處,我們將會發聲並且在必要時採取行動,正如我們今天所做的。」
必和必拓邀請邀請該協會成員在明年3月31日前對該公司退出協會的決定作出回應,同樣地,在正式退出協會前,公司也會請美國商會回應。
世界煤炭協會對此表示失望,並指出必和必拓的報告未能正確地反應協會的觀點,協會一向支持對於整合氣候與能源政策的平衡方法,並且希望未來能繼續與必和必拓在此基礎上共同合作。
必和必拓的報告反映出該公司對於氣候變遷的明確態度,必和必拓接受了「氣候暖化的真實性、人類影響的明確性,以及物理影響(衝擊)的不可避免性。」該公司亦宣布將重新審視其與澳大利亞礦產理事會(該國最重要的礦業遊說集團)之間的關係。
支持道德投資的團體讚揚必和必拓的這份報告。澳大利亞企業責任中心的執行董事,Brynn O' Brien表示:「即使像必和必拓這樣擁有大型煤炭資產的公司,也不會認同激進的反氣候遊說團體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