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第九週大事紀

政二A 邱庭緯 05114105

梵諦岡明年起禁止賣菸 教宗:有害人民、利潤不正當

時間:2017/11/0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今(9日)發布聲明下令,從明年起梵諦岡境內禁止賣香菸。發言人柏克(Greg Burke)表示,教宗的動機十分單純,他無法和這個對人民健康有害的習慣妥協。

柏克表示,雖然透過銷售菸品,梵蒂岡可以增加收入,「但是如果明顯對民眾的生命有害,任何利潤都不具正當性」。原先與接壤的義大利相比,香菸在梵諦岡賣得較為便宜,因此許多義大利人都會從梵諦岡購買菸品。而梵諦岡每年從香菸的收入中獲利1000萬歐元(約新台幣3.5億元)。

聲明中也引用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一項最新統計:全球每年因吸菸而死的人數超過700萬人。

第七次大事記

政二B 方嘉璟 05114206

敘利亞加入《巴黎協定》!澳洲反覆態度遭環團酸

時間:2017/11/0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最新一屆的氣候會議COP23剛在德國波昂召開,現場立馬傳來好消息!過去五年受到內戰及ISIS侵擾的敘利亞,正式宣布將於近期加入《巴黎協定》,加入全球減碳競賽場內。

敘利亞也挺巴,世界僅剩美孤立

自從2012年以來,敘利亞一直苦於長年的血腥內戰,估計30萬人因此喪生。根據統計,人口超過1800萬的敘利亞,2011年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接近9000萬噸。而在它加入後,不僅所有來自中東、北非的22個阿拉伯世界國家,都將一同響應《巴黎協定》。放眼全世界,只剩下川普執政的美國在這份國際減碳公約的行伍之外,處於一種「眾人皆醒我獨醉」的孤立狀態。
按照往例,每年氣候會議進行期間,環保組織和公民團體都會看各國談判表現和政策積極度,每晚宣布當天的「fossil award」(化石獎)。近年苦於跳電和高電價、因而決定開採新煤礦的澳洲政府,被環團頒發了第一天的每日化石獎。如同送給本屆由環境與能源部長Josh Frydenberg領銜、多達 34人的澳洲代表團一個見面禮。
澳洲政府能源政策反覆不定,COP23第一天就被環團頒獎酸了一頓。 (PHILIPP GUELLAND  EPA)
澳洲政府剛宣布啟動的超大煤礦區Adani計畫,估計開採範圍超過一個巴黎市區,希望透過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提高國內供電的穩定性,並抑制電價上升幅度。但環保團體批評,此舉無異違背當前各國積極發展低碳能源的趨勢,況且,澳洲本身也受到乾旱、森林火災、海平面上升、大堡礁白化等生態衝擊,自己就是極端氣候下的脆弱國度,更應展現減碳決心才對。

傾聽孩子的聲音,各國亟需加速減碳

本屆氣候會議舉辦城市波昂(Bonn),雖是個人口僅30萬出頭的小城市,卻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過去也以身為西德政府首都而聞名,聯合國的氣候公約秘書處(UNFCCC)即座落於此。
這次氣候會議期間舉辦的許多活動,都可以看得到波昂當地市民志工、年輕學生、和藝術團體的參與身影,如第一天開幕儀式那批拎著標語進場的可愛小朋友,還有一同演唱大會主題歌曲“I'm an Island”的藝術家Bernadette La Hengst,皆來自當地。
《巴黎協定》問世至今將近兩年,全球減碳行動看似有了共識與行動章法,如今除了少數幾個國家(如美國、台灣),幾乎各國都對此提出承諾。然而,根據Climate Action Tracker統整資料,整理了美國、歐盟、中國、印度等主要排放源當前的減碳成績,現階段成果卻無法讓人樂觀起來。若要達成《巴黎協定》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長期目標,未來幾年之內,幾乎每個國家都得展現如「溜滑梯」般的減碳速度才夠。
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不超過攝氏2度,各國減碳力道仍須加強。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要控制全球升溫幅度不超過攝氏2度,各國減碳力道仍須加強。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希望各國高官和氣候專家在氣候會議談判桌上互相折衝、廝殺時,別忘了全球減碳力道仍未足夠,在猶豫不決時,不妨多聽聽下一代的聲音吧!

第六次大事記

第六次大事記
工二B 陳朗逸 05116271
2017/11/10
環境資訊中心
http://e-info.org.tw/node/208370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在德國波昂舉行,然而距離議場不到一個小時車程處,就是德國環境成績單上的一大汙點——萊茵集團(RWE)的露天煤礦。

26003475281_376f0bfd4f_o
萊茵集團的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markus jakobs(CC BY 2.0)
這個礦場近漢巴赫森林,寬85公里、深400公尺,是歐陸地表最大洞,也是歐洲最大碳排來源。


從NASA衛星資料看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環團決定在COP23前夕非法佔領,直接挑戰化石燃料業。
數千人在5日當天佔領礦場,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另有幾十個人在鄰近的森林裡建立營地,阻止煤礦擴張。

37505959684_dca5d94c3e_o
抗議人士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圖片來源: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
抗議人士爬上機具,展開非法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根據「環境正義地圖」(Environmental Justice Map),這是全球70個「堵路運動」(Blockadia)運動之一 。其他運動還包括美國達科他輸油管、鹿特丹的煤炭運輸、肯亞的煤炭生產。氣候運動人士對於政府進度緩慢感到不耐,只好自己來。

圖片來源:Tim Wagner /Ende Gelände
堵路運動,癱瘓運煤鐵道。圖片來源:Tim Wagner/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195個國家簽署了2015年巴黎協定,旨在保持全球變暖不超過2°C。但是迄今為止政府的承諾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目標,這表示著接下來升溫可能達到更為危險的3°C。
許多國家加碼投資再生能源,但是淘汰化石燃料的進度緩慢,也有人呼籲將這些資源留在地下,但許多國家仍在繼續開發新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包括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COP23主辦國德國。

Aktivisten von Ende-Gelände besetzten den Tagebau Hambach
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德國,排放量卻自2009年來一直沒有下降,給了公民社會動員的理由。圖片來源:Christoph Hedtke/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根據石油改革國際(Oil Change International)8日發布的報告,儘管梅克爾素有氣候大臣(Klimakanzlerin)的美名,但德國排放量自2009年以來一直沒有下降。
這是因為風力和太陽能的使用大多填補了核電廠留下的缺口,而當地開採的褐煤仍然是萊茵河沿岸工業腹地的主要能源之一。每年,漢巴赫和鄰近的煤礦都會生產3000萬噸比黑煤更髒的褐煤。


德國近四分之一的電力來源仍仰賴褐煤。圖為德國南威爾措露天礦場開採的褐煤。攝影:陳文姿
這份研究發現,除非德國在十年內淘汰褐煤,否則巴黎協定目標將無法實現。但德國不但未能為其他國家樹立典範,根據報告,該國投資海外化石燃料勘探的金額比再生能源多50%。
報告的作者之一麥金農(Hannah McKinnon)表示,德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但卻沒有兌現其國內外政策的承諾。這樣的失敗是公民社會動員的主要理由。
5日的抗議活動是最近德國一系列「到此為止」(Ende Gelände)活動之一,旨在和平阻撓主要礦場的挖掘作業。

37561117474_ef8eee9474_o
Ende Gelände發起和平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第一次抗議活動發生在2015年,1500人進入RWE的Garzweiler礦場。去年,3000多名行動人士(其中許多身穿白色紙衣,帶著一袋袋的吸管來抵擋警棍)佔領了另一個礦坑和Welzow-Süd發電廠。
除了這些通常持續不到一天的抗議活動之外,更有數十名氣候行動人士在附近的漢巴赫森林中住了好幾年,努力拖延礦場擴張時的伐林活動。

29888183983_30d19e780d_o
氣候行動人士在漢巴赫森林發起佔領行動。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部分氣候行動人士長期住在漢巴赫森林,以拖延礦場擴張。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大部分人在樹上蓋樹屋住在裡面。他們堵住道路、挖壕溝,把手銬在樹幹上、躲在隧道裡,就為了保護棲息著珍稀物種,卻不斷因為褐煤礦擴張而被砍伐的森林。


一部分的人在樹上蓋樹屋居住。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氣候行動人士在森林裡製作路障。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近五年來,外界對這個團體的支持穩步成長。在波昂,來自其他國家的行動人士也聲援德國反煤團體的活動。
原住民環境網(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Network,IEN)執行董事高德斯(Tom Goldtooth)表示,RWE煤礦象徵了賺錢的公司可以破壞環境,地方居民和公民社會反抗卻得被逮捕的全球系統。
在議場邊,高德斯和其行動人士設立了一個國際自然權利仲裁機構,審議危害環境的罪行。

心得 : 

有些時候,我十分感嘆外國。華人,十分自私,不會為後人設想,只會看到眼前的利益。西方之人,雖非全數,卻會思前想後,願意為尚未出生的後人發聲。我們是因傳統思想,人不己天誅地滅,所以引致大家不知不覺間不為後人設想。
我們(華人)要多少年,放棄多少,破壞多少無法挽回的事物,才可以覺醒?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略為覺醒的人)還要等多久。在沒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只有一代代以教育,慢慢地教化,使他們不斷接近,從根本為人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