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第八次大事記


05114223政二B吳芷妤
新聞出處:環境資訊系統
報導時間:2017/11/17 
作者:蔣奇廷



德仰賴煤炭發電 梅克爾迴避設停用期限


長久以來呼籲全球遏止氣候變遷的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天(16日)迴避設下德國終止使用煤炭發電的期限,令環保人士大失所望。
美聯社報導,綠色團體和開發中國家曾呼籲梅克爾(Angela Merkel)藉著本週在德國波昂召開全球氣候會議的機會,給德國設下淘汰燃煤火力發電廠的期限,如同之前淘汰核能發電廠一樣。
長期努力對抗全球暖化、時而被稱為「氣候總理」的梅克爾坦承,德國燃燒煤炭來發電,是德國無法在2020年前將碳排減到比1990年少40%的原因之一。
梅克爾表示:「現在是2017年底,我們知道我們仍然落後一大截。」
梅克爾對全球領袖和部長發言時表示,她接下來與綠黨(Green)和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s)就組成新政府一事召開會談時,勢必將針對這個議題有一番「艱困的討論」。

心得:目前德國在再生能源的部分很多努力,甚至是將所有的核電廠都廢除,除政府有好的政策與人民的配合,這個文章內容主要是說德國在火力發電的這方面,還未能達到有效的減少,導致國家的碳排放量無法有效的降低,但從中其實我們可以看見困難的地方,在發達的社會中,要如何排除經濟因素而與環境達到平衡,其實這是很重要的,德國目前在核能的地方已經做得比其他國家好,在火力發電廠的方面也會慢慢努力達到國際組織的要求,其實以現況來說,真的很多國家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甚至連美國,全球碳排放量的前三名,都不願簽定跟環境有關的巴黎協定,因此,不只是德國,全球各個國家都應該在環境的方面做努力。

第八周大事紀

【新聞稿】速修礦業法,賴院長醒醒亞泥實質違法,展限迫在眉睫

哲學系王貝予04113057
時間:2017/11/16

資料來源: 

今年9月,立法院開議前,民進黨政府信誓旦旦地將「礦業法」列為這個會期的優先法案,眼看會期到了尾聲,礦業法排審卻遙遙無期,讓人無法接受。另外,監察院於今年10月11日公布亞泥展限案調查報告,清楚指出此案違法,並對行政院、經濟部、礦務局和花蓮縣政府提出糾正,同時也要求經濟部盡速修正現行礦業法諸多不妥適之處。目前,經濟部礦務局已將礦業法修法草案提報行政院,就等賴清德院長拍板。因此,關心礦業法的民間團體及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成員,今天來到行政院前,要求賴院長提出礦業法修法時程,自救會也預告將於亞泥礦權到期後進行封路行動,呼籲民進黨政府立即主動撤銷亞泥違法展限。
礦業亟需改革,立院力拼修法
雖然立法院在上會期的第二次臨時會排審了礦業法,但並未完成審查。這個會期經濟委員會召委蘇治芬表示礦業法已經讓人民等太久,民間礦業改革的訴求,立法院都聽到了,只要行政院盡速將政院版草案送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一定會立即排審,力拼本會期完成礦業法修法。眼看亞泥礦權在11月22日到期,隔日就要再持續挖山20年,上會期召委同時也是亞泥案義務律師團團長高志鵬表示,礦業改革就是國土的轉型正義,未來將透過修法,要求所有未做環評的礦場都要補做環評,位在原住民族傳統領域的礦場,也要踐行原基法的諮商同意權,過去所有不公義的霸王條款通通拿掉,避免亞泥違法展限事件重演。昨天(15日)經濟委員會審查經濟部預算,就決議凍結礦務行政與管理的預算一成,鞭策行政部門上緊發條加快腳步。時代力量高潞·以用委員則呼籲行政院應命經濟部主動撤銷亞泥展限,把被占用且開挖40年的土地還給族人。
礦業法修法五大重點
台灣的礦場幾乎都落在原住民族土地上,原基法也早已明文規定採礦等土地開發或資源利用的行為必須諮商並取得當地部落族人同意後,才可以採礦。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謝孟羽表示,到目前為止,礦業法仍未將原基法第21條的諮商同意參與程序入法,在亞泥展限案上,行政院和經濟部還試圖為礦業主解套,讓原基法關於原住民族土地及自然資源權利保障的目的,實質上被排除適用。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則說明,過去民間已召開多場記者會談現行礦業法的問題並要求修法,礦業法修法的重點應包括:1.霸王條款的修正、2.落實礦業開發的資訊公開、3.建立利害關係人的知情參與和諮商同意的法定程序、4.礦權申請/展限的程序應更完備、5.賦予主管機關實質的監督工具。
亞泥展限確實違法,經濟部應主動撤銷
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成員再度北上,表達不願亞泥繼續挖礦20年,自救會副會長白誠實指出,監察院調查結果顯示,亞泥展限違法事由一卡車,相關行政機關也多有過失,政府應有實際作為,修正這些過失,而不是讓亞泥輕率地繼續挖礦;副會長白世義也沉痛的表示族人一個個過世,希望在可見的將來,亞泥可以把土地返還給族人;自救會會長田明正也宣告,亞泥如果繼續挖礦,族人將用更激烈的行動展現守護土地的決心。
今年6月25日「看見亞泥 搶救太魯閣」大遊行後,民進黨政府回應民間修法訴求,表示將礦業法列為立法院下會期優先審議法案,經濟部已在9月中旬將修法草案,送交行政院審議。如今立法院會期即將在12月底結束,礦業法草案卻還卡在行政院,關心礦業法的民間團體及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在此呼籲行政院加快腳步,盡速將政院版草案送入立法院審議,讓礦業法能符合時代脈絡落實人權與環境保障。

第十週大事紀

政二A 邱庭緯 05114105

波昂UN氣候會議 斐濟受災男童演講發聲

時間:2017/11/0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政府否決攸關拯救地球的巴黎氣候協定,多位世界領袖今天與一名12歲斐濟少年吸引全球目光,共同為他的家鄉請命,呼籲各國採取緊急行動因應氣候變遷。

法新社報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波昂(Bonn)帶頭推動氣候外交,但傳達這訊息的,卻是個臉上掛著大微笑的小男孩。

住在斐濟泰萊武省(Tailevu)的男孩諾魯撒拉(Timoci Naulusala)對數百名代表演講,包括大約25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領袖。他說:「我的家園,我的學校,我的食物來源、水和財產全被摧毀。我的生活一團亂。」諾魯撒拉居住的村落去年遭毀滅性氣旋侵襲。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3次締約方會議上,諾魯撒拉和幾位全球最有權勢的人握手、合影後,獲得如雷掌聲。

心得:對於那些身處在低窪島國的人民來說,全球暖化的威脅著實迫在眉睫,只要溫度上升個一度,他們世世代代依靠的居住地就可能就會消失在地圖上。而每當一個毀滅性的天災來臨時,損失最大的往往都是那些在國際舞台上沒有發語權的民眾。所以我十分贊同這些世界領袖的做法,比起冷冰冰的數據或死板的政令宣導影片,我認為藉由一個受災戶的發言,推動環境保護的行動會更顯得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