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日 星期三

第十七週大事紀

政二A 邱庭緯 05114105

中國禁「洋垃圾」入境 英國現垃圾危機

時間:2018/01/03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國務院禁止「洋垃圾」進入中國大陸,這讓一年出口數十萬噸塑膠廢料至中國的英國,頓感危機。英國正在思考垃圾的未來去向,短期做法是將廢物出口到越南和印度,但這些國家能夠接受的規模有限,如果焚燒還將面臨一系列環境問題。

澎湃新聞網報導,據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英國在低成本回收處理垃圾以滿足其環境目標方面依賴中國大陸,自2012年以來,英國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出口270萬噸塑料廢物。

而中國大陸的「洋垃圾」禁令讓英國擔憂不已。據英國廢物處理行業估計,英國目前出口到中國供回收利用的塑料廢物中,將有一半左右因為不符合中國的新標準而將受到禁令影響。

智庫Green Alliance高級政策顧問皮克(Libby Peake)表示,今後這些廢物可能需要在英國國內「填埋、焚燒或堆放」。不過,這勢必引起環保團體的強烈抵制。英國政府目前正就一次性使用塑膠徵税,向行業機構進行諮詢。英國環境食品及農村事務部大臣戈夫(Michael Gove)表示,長遠計劃是要減少塑膠在經濟當中的比重,減少不同塑膠的數量,並增加回收率。

實作分組報告成果 格式

: 參與之成員姓名
 

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               研究對象

三、               文獻分析

四、               研究方法與架構

五、               研究成果

六、               組員分工狀況


七、               個別成員之參與心得

第十四次大事記

政二B 羅婷 05114253

聯合國官員:為減少氣排 農林業需改革

時間:2017/12/28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指出,造成地球溫度上升的溫室氣體排放,近1/4來自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若欲將全球溫度上升情況控制在可應付範圍內,必須減少這種情況。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助理秘書長卡斯楚-沙拉薩(René Castro-Salazar)告訴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農田和森林也可能儲藏大量碳,而所有國家只需採取簡單行動,就可能立即產生對環境有助益的效果。
早年環境協商聚焦於減少能源業的氣體排放,因能源業是氣排最大宗來源,且當時農業與氣候變遷的關聯尚未為人所熟知。
之後,貧窮國家擔憂,討論農業與氣候變遷的關聯,會導致他們被迫縮減農業氣排。富裕國家則憂慮,為了讓貧窮的農民適應氣候變遷,必須付出代價。
11月於德國波昂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終於打破僵局。各國同意就農業與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採取進一步行動。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環境與氣候事務主管阿斯特拉拉加(Margarita Astralaga)表示:「如今顯然有政治意願來解決這件事。」
許多人希望,這能夠促進新的農業系統發展,這類系統不僅更能抵抗極端氣候衝擊,也能在不增加氣體排放的情況下生產足夠農產品,以供應越來越多飲食偏向更多肉品和乳品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