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第十一次大事記


05114223政二B吳芷妤

新聞出處:上下游市集新聞
時間:2017.12.05
新聞作者:黃惠玲


改造市場從看不見的地方開始!許桂招從「打掃」翻轉士東市場

辦桌現場氣氛正熱,因為醞釀好幾個月的「美好關係」傳統市場改造計畫,終於在這一天完成。士東傳統市場其中19個原本樸素的市場攤位,在來自香港、中國和台灣的建築師和商家協力之下改頭換面,不但有美感,且各具實用性和設計感。慶功宴席上,眾人致詞感謝設計師、感謝政府支持、一片祥和。最後,輪到市場的大家長、士東自治會會長許桂招上台,許多人都感受到她的直言不諱。
「今天大家都看到一些加入改造的店鋪有很大的改變,我想要跟沒有改造的商家說,因為當時辦說明會的時候,你們沒有表達意願,不願意加入,所以今天不在改造之內,不是自治會獨厚某些人。」
這麼不會講場面話的會長可以嗎?
不過,我突然回想到改造計畫主持人、花藝師凌宗湧回應我的質疑,為什麼不去改造更髒更舊的市場時,說過的一句話,「因為士東市場自已願意改變。」的確是,在此戲劇性的市場改造之前,它已經展現了改造自己的決心,從一個新會長上任的時候,就開始了。
她是許桂招,士東市場自治會的會長,選上會長之前,她是花店老闆娘,店鋪位在市場正門口第一個轉角,她會用花布置市場的牆面,各種花開正盛的季節花朵鋪滿整面牆,跟入門吹來的冷氣空調一樣,令人心生訝異,「這是傳統市場嗎?」


「我只是一個花店老闆娘」
「我有一個客人,常常開著跑車來買花。有一次他跟我講『你們市場好臭!我小孩都不喜歡來。』,我覺得很奇怪,真的很臭嗎?」她回憶,當時還有點不服氣,跑到市場外面再回來,「可能是在市場裡面待久了,我沒有感覺,但認真說起來,的確是有點味道。」
當時許桂招也只是一個花店老闆娘,誤打誤撞選上了會長。「我的好朋友是自治會的代表,常常聽他講代表會裡面的事情,後來他找我進代表會。結果推選會長當天我有事不在場,請我先生代理出席,誰知道大家現場都無法達成共識,最後是我被推出來當會長。」
一輩子在傳統市場工作的許桂招,年輕的時候賣過很多雜貨,公公家鄉產量過剩的水果她也一袋袋扛到市場叫賣。「當時覺得丟掉太可惜,所以拿去市場賣,結果竟然賣光光,當時覺得真的可以在傳統市場討生活。」不過,她也坦言,真的一輩子都沒有想過要改造傳統市場。


改造市場從地底下和看不見的地方開始!


選上會長之後,她第一個工作是「打掃」,尤其是改善臭味。「我們都知道市場有味道,所以我很認真的去找,臭味從哪裡來?要如何消除?最後結論是下水道。」儘管攤商打烊後都會清洗攤位,但那些看不見的地方根本沒人管。市場白天要營業,她就帶著清潔工晚上進場,把水溝蓋掀起來,陳年汙垢全部清乾淨。「半夜工作很辛苦、晚上又熱,很多清潔工都受不了,馬虎應付、抱怨連連。對他們來說,以前都不用做這些,新的會長上來要求很多!」
另一個看不見的地方,是冷氣管線。「市場的夏天常常被抱怨冷氣不冷,我們查了之後發現,冷氣管線濾網非常髒!自治會立刻請人清潔,後續定期保養。空調做好了,市場的味道才不會這麼重。」腳底下的水溝和頭頂上的冷氣通風管,是市場環境翻轉的兩大關鍵。
1992年,士東市場落成啟用,附近蘭雅夜市的攤商搬進有屋頂的地方營生,二十幾年來養活無數附近居民,生鮮肉類、米飯麵食、蔬菜水果、豆類雜糧、各類熟食應有盡有,二樓還有小吃街、精品服飾。營運了二十多年的市場,滿佈陳年汙垢灰塵,有些角落甚至多年無人聞問、堆滿垃圾。市場是攤商們營生的地方,歷任會長關心的大多是口袋裡的事,市場髒亂當作天生如此。
但是許桂招不這樣看,新會長「拚經濟」的方式,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掃。「市場要乾淨,客人覺得舒服才會想來,這樣大家生意才會更好。」

地板沒有積水異味,連廁所也很乾淨


「以前樓梯間髒得要命,扶手都是黑色的,你根本不想摸,樓梯間的窗戶根本看不到外面,太髒了。廁所也很可怕,走進去要撩起褲管,趕快解決、趕快離開。」上任之後她發包清潔公司清洗市場外牆、擦窗戶、刷地板、掃廁所,走進以前沒有人想看的濕濕暗暗的市場角落,把垃圾全部清乾淨。
慢慢的,市場亮了起來。然後她說了一句話,「清潔人員很辛苦,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夥伴,所以我後來不想外包,因為清潔公司可能會剝削清潔人員,我們自己請,清潔的工作辛苦,薪水就調高一點。」迎面我們看到一位清潔人員在整理紙箱,她立刻上前介紹,「小文是我的得力助手,有他,我們士東才會這麼乾淨。」
採訪的時候我們適巧碰到台北市市場處的人員稽查環境衛生,「很少看到傳統市場這麼乾淨,尤其是廁所,地面沒有積水、沒有異味,值得其他市場學習。」



「我要求帳目清楚,誰都沒有特權」




市場不僅是從髒污裡翻身,市場自治會也從窮變富,在這裡工作二十多年的會計最清楚,「以前大家對很多事情沒有這麼嚴謹,新會長上來都不一樣,例如市場停車場的停車費每個人都要繳,沒有例外或特權。」因為嚴加管理,市場的月停車費反而得以調降。會計說,「以前我們市場的卡拉OK室,進帳有限,現在每個月有3萬8千左右的收入。」
帳目的部分,許桂招都請會計跟我們說明,她自己只有一個原則,「要公平、公正、不貪。做會長,我要求自己帳目清楚,一定要乾乾淨淨,五千塊以上的支出必須有全體代表簽名通過。」
「以前士東市場只要夏天就跳電,一個月至少一兩次,所以很多賣生鮮的商家得要自備發電機,只要一跳電,整個市場又吵又暗,客人很不喜歡!」話鋒一轉,她講到停電的事情,這竟也成為她為自治會賺錢的契機。「我一查發現不得了,每個月我們都被台電罰至少20萬,因為市場用電經常會超過跟台電的契約容量!過去自治會為什麼無法盈餘?就是因為沒有更改契約用量,導致每個月被罰錢。」
過去商家們每個月都要均攤罰款,現在自治會每年夏天還可以補助大家電費,今年甚至有結餘換大門和樓梯間的地板,不討喜的會長又說話了,「大家都想要自治會辦一日遊,一起出去玩,我說服大家把錢省下來改裝門面,讓市場更整齊美觀。」

管理複雜的市場 「大哥請我去喝茶」


市場是眾人營生之地,鐵腕改革難免擋人財路,難道都不擔心?許桂招說,她的確有一次被請去喝茶,最後她辦了一桌給大哥賠罪,但她也跟商家們說明立場,一切按照規矩來,不希望再有外人介入。「我真的講話很直,想到什麼就明講。」從此之後,市場風平浪靜。
這天過中午了,許桂招一口午餐都還沒吃,自治會辦公室的門又被打開,一個商家不滿新規定,站著咆嘯了十來分鐘。「其實我現在已經很能應付了,剛上任的時候很多人冷眼旁觀,甚至在會議上批評攻擊我,講話非常粗魯!」她轉頭立刻請同事去了解紛爭所在,當天就要解決問題。

不是文青市場,是大家都喜歡的傳統市場


2016年5月,花藝設計師凌宗湧和二十多位來自大陸、香港和台灣的國際級設計師來到士東市場舉辦「美好關係」,免費幫19家攤商改造門面。一家家有質感、設計感的店面,吸引大批媒體報導,士東市場一時大紅,甚至有國外觀光客遠道來參觀打卡,在網路上被封為「文青市場」。
一家賣熟食的老闆夫妻說,「士東改頭換面,業績真的有變好!」當然也有商家冷眼旁觀,「有沒有改不是重點啦,生意要變好比較重要。」
誰想得到一個傳統市場的命運會如此呢?如果當年沒有清水溝、掃廁所,還不會迎來一個戲劇化的翻轉呢?



許桂招:市場是大家的


許多人問她,要不要繼續當會長呢?誰知道許桂招上任修改了章程,自斷生路。「以前會長是代表互選,我上來之後改成市場254個會員直選,而且以前會長沒有任期限制,我在任內修改章程,4年一任,只能連任一次。」許桂招2010年10月接任會長,2018年9月即將卸任。
「我們不要有萬年會長,因為市場是大家的。」
為了採訪,我們前後打擾她很多次。「啊!下個禮拜是花店的旺季,我花店也是要做生意的,讓我忙一下!隨時來逛市場啦,我們士東市場很好逛的。」揮揮手,她穿著花店的圍裙轉頭忙去,又成為了一個花店老闆娘。



第十三週大事紀

政二A 邱庭緯 05114105

川普大砍猶他州保護區面積 環團怒吼

時間:2017/12/06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4日)以還地於民的名義大幅縮減猶他州2處國家保護區的面積,此舉為美國逾百年來首見,引發環保人士抨擊。

法新社報導,川普造訪鹽湖城(Salt Lake City)宣布縮減遼闊的熊耳國家保護區(Bears Ears National Monument)85%的面積,及大階梯–艾斯卡蘭蒂國家保護區(Grand Staircase-Escalante National Monument)約45%的面積。

川普將這項決定勾勒為政府把握有的土地歸還社區,並終止華府的過度干預。

他說:「猶他州的家庭和社區最瞭解也最熱愛這片土地,你們也最瞭解應該如何照顧你們的土地。」

反對川普的人士表示,這兩個保護區是10萬多個考古場址所在,包括至少5000年歷史的岩石藝術,以及21種先前不知道的恐龍品種遺骸。

川普此舉也令人質疑,1906年文物法(Antiquities Act)所指定的其他保護區可以維持多久。

心得:我認為每一個保護區的存在都是有其必要性的,政府不能以「避免政府過度干預」為由,任意縮減保留區面積。以此事件為例,該保留區有著10萬多個考古場址所在,包括至少5000年歷史的岩石藝術,以及21種先前不知道的恐龍品種遺骸,若任意縮編,可能會招致當地商人進行開發,進而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第十一次大事記

農藥十年減半,每公頃需減量至6.3公斤│農委會祭三大策略 每三年檢討一次

政二A 洪郡澤 05114156
時間:2017.12.7
出處:上下游News&Market

繼今年九月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喊出「十年農藥減半」後,外界紛紛質疑農政單位未提出具體作法,減半淪為開空頭支票。對此,農委會今日召開記者會,宣示將從「強化害物綜合管理、汰除高風險農藥、推動《植物醫師法》」等三大法規變革來著手。其中,更以近三年平均每公頃12.73公斤的農藥單位面積用量為指標,強調「有信心」在十年內達成6.3公斤的目標,減半不是空談。

農委會:農藥單位面積用量要從12公斤下降到6公斤

對於減半的政策原則,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將有三大策略,包含「強化綜合管理、鼓勵友善農業,汰除風險農藥、強化分級管理,以及制定配套法則、逐步達成減半」。
具體目標上,農委會也舉台灣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為改善目標。以「實際種植面積」為分母,若該處種植兩期水稻,農地面積數值就以翻倍計算(休耕、數值為零),統計出近三年平均種植面積為71萬公頃;以此為基底,輔以近三年平均使用9139公噸農藥,就可得出農藥單位面積用量是12.73公斤,而十年後,這數字必須達到6.3公斤才算合格。
(新聞參考:針對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中興大學植病系榮譽特聘教授曾德賜提出另一數字,依實際農糧生產面積「52萬公頃」,以此除上9千噸農藥流通量,每公頃單位用量面積則為17公斤。)

IPM加生物農藥的開發運用 盼有效替代化學農藥使用

至於三大策略如何實踐?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解釋,第一項須看重「作物病蟲害綜合管理(IPM)」的運用與推廣,也就是如何減少害物。欲解決問題,農民有許多方式可以利用,像是採用健康種苗、跟其他作物輪作、加強田間管理等,「化學農藥只是最後手段」,還可配合多樣化的生物防治。
陳吉仲也指出,希望生物農藥、生物防治的研發使用,能進一步取代既有的化學農藥;這部分農委會會提供經濟上的誘因,藥毒所也有相關計畫在各式生物資材的研究上。若再輔以《有機農業促進法》的立法,加強友善、有機農業的發展力道,就能兼顧慣行、有機兩大面向,讓化學農藥使用量明顯下降。
陳並舉南投國姓鄉草莓的種植為例,以往被認為農藥殘留比例高,但該處現在都已採用生物防治法,代表實際上還是可行。

(左一)防檢局長馮海東(左二)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攝影/賴郁薇)

如何汰除高風險農藥? 防檢局:高用量、劇毒性優先

另外,在汰除風險農藥的具體政策上,陳則表示,像嘉磷賽一年使用超過一千噸,其他如陶斯松等化學藥劑的用量也很高。因此農委會有統計「高用量農藥」是那些,只要配合不同作物上的使用數據,就能挑出風險性高的農產品加強管理。
此外,劇毒性、有效成分高的農藥也會成為優先退場的目標,馮海東解釋,像農藥在統計時會以「有效成分」計算,巴拉刈多以24%溶液為主,因此一噸巴拉刈使用的計算上就是240公斤;新藥多半對環境較友善,有效成分也低,因此實際農藥用量就不用再「以量制勝」。

農委會承諾農藥將依「安全性」分級管理 高安全性登記將加速

而普遍遭詬病的農藥分級管理機制,陳吉仲也承諾,未來會以「安全性」為考量來進行核准登記;也就是安全性較高、對環境友善、較無環境賀爾蒙疑慮的藥劑,核准的速度會較快,一來提高安全用藥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二來使用者的使用意願也會較高。同時,「學名藥」的登記門檻也會拉高,進一步解決低價農藥濫用現況。

非農地不得噴除草劑 擴大代噴制度施行 強化精準用藥

「還有,非農業用地不能使用除草劑。」對於近來媒體頻頻報導,整體農藥使用中有5%以上是用在公園、人行道等除草上,陳吉仲強調,農委會已具體行文給各級地方單位,規範不是在農業部門合理管轄農地上面,不得使用除草劑。這方面也會配合推動除草機、農事服務業等措施,讓兒童及老人在公共環境底下的安全能被照顧到。
最終,即配套法則的制定。對此,陳吉仲舉例,屏東的紅豆種植約六千公頃,農政單位研擬其中一千公頃要使用代噴制度,理由在於現在使用巴拉刈一分地的成本才35元,因為價低,很容易有「多買多噴」的狀況;若由代噴業者操刀,農產品驗出超標農藥殘留,業者就得受到處罰,一來保障農民不受噴農藥的職業傷害、二來農藥的使用量和方法也能精準。

噴灑了落葉劑的田枯黃一片,兩、三天內葉子就會掉落,方便機械採收(攝影/林慧貞)

《植物醫師法》是關鍵 配合診斷處方用藥 才能避免病急亂投醫

在此之外,農政單位也直言,如何突破現階段農藥販售管理的囹圄,是關鍵之一。陳吉仲表示,到底依照什麼樣的病蟲害,要給予什麼樣的處方簽,需仰賴具備專業的「植物醫師」,交由專業負責才是代表農藥管理位階的提升,因此該法的立法至為重要。
而另一方面,農藥販賣業者的素質也得提升;馮海東解釋,依規定以往農藥販售業者只需具備高中學歷,但目前防檢局正預告《農藥管理人員訓練及管理辦法》,提高參訓資格為大專畢業以上,並延長資格訓練時數,這就是為了引進專業人員至農藥販售管理上。

農委會:十年農藥減半有信心 每三年檢討一次

為了實踐十年農藥減半目標,農委會祭出多項策略,盼望給社會一個交代,但是否有辦法按照藍圖、在時限之內完工,還得端看政策執行能力;不過對此,農委會直言;「我們很有信心,將會每三年進行一次檢討,並隨時公布進度給公眾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