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第七次大事記

美綠色監獄 01│紐約雷克斯島監獄,10年改造荒地,打造紐約最大都市農場

政二A 洪郡澤 05114156
時間:2017.11.11
出處:上下游News&Market
美國監獄收容人數占世界之最,長久以來,監獄的處遇方案備受批評,始終不見明顯的效果,無助於降低再犯率的問題。自90年代起,美國各地監獄逐漸改變作法,推出了綠色監獄計畫(Green Prison Programmes),如加州聖昆丁州立監獄的the Insight Garden Program、舊金山監獄的花園計畫、俄亥俄州桑德斯監獄園藝計畫、紐約市雷克斯島(Rikers)監獄的Green House計劃。
這項名為綠色監獄計畫的方案,採取生態治療的模式,經由受過治療專業訓練的工作者,以自然為素材,針對受刑人設計生理與心理健康照顧的療癒活動,並安排如景觀美化、植物栽培、土壤管理、綠色屋頂、環境維護、動植物照顧等農園藝課程。
該方案的治療目標在導引正向思考,學習與他人合作,熟練社會溝通技能,並傳授農園藝技術、農場經營或花園管理等知識。這些方案關注在如何改善受刑人的身心理健康,以及如何降低再犯率,根據學者Gilbert在2012年的研究顯示,綠色監獄計畫成功降低了美國罪犯再犯率至10-24%。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全美最大綠色監獄計畫,打造紐約最大都市農場

全美規模最大的綠色監獄計畫,當屬紐約雷克斯島監獄的綠家園計畫(Green House)。雷克斯島位於紐約市拉瓜地亞機場北部的東河,島上監獄興建於1935年,曾被譽為紐約版的舊金山惡魔島,專收治男性重刑犯,早期受刑人高達約1.5萬人,目前則約1萬人,男女受刑人皆有,其中八成屬於輕刑犯。
由紐約園藝協會(HSNY)策劃的綠家園計畫,興建有溫室、教室以及兩個半英畝的多用途景觀花園。這些花園在景觀設計專家的指導下,由受刑人親自設計與興造,希望受刑人在建造過程中進行內觀自省,又同時學習到造林造園的職業技術。
事實上,僅有約1-2%受刑人(本文將參加綠家園之受刑人統稱為「學員」)才有機會加入綠家園計畫。他們幾乎都是輕刑犯罪者,如竊盜、物質成癮、詐欺等。
自1996年啟動以來,10年內約有550名學員一起聯手,胼手胝足,將曾經雜草荒蕪的雷克斯島,逐步蛻變成一座鳥語花香、蝴蝶滿飛的花園之島,打造出紐約市最大的都市農場,內有蔬菜農場、藥草園與林地花園,每年生產的農作物約4萬磅。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農場供應中小學午餐、社福機構,溫室冬天作木工教室

為維護農場的經營與管理,農作物或衍生產品會供應給中小學校營養午餐、社福機構、社區圖書館或監獄廚房,並捐贈給低收入戶社區、遊民避難所等。在紐約市內的學校或機關等單位,也會將受傷植物送來監獄農場「診治」,在修復受損植物的過程中,學員也在進行自我心靈修復的體驗。這些工作多數是透過紐約園藝協會的其他專案合作完成的。
而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季節,休耕中的溫室會變成木工教室,學員利用這段期間為公園、學校、社區或辦公大樓等,製作種植箱、座椅、花槽等園藝資材,或收集廢棄木材,製作鳥巢、昆蟲旅館或蝙蝠屋,供野生生物棲息之所。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綠家園提供了新視野的教育計劃,從新的生活價值觀出發,以自然療法來改善學員的心理社會功能,目標在增強個體生存的目的感、自我效能與自我價值的肯定,能夠在出獄之前具備基本園藝技能,藉此技能安身立命。
曾有學者追蹤研究,從1999年至2007年間,在曾參與綠家園計畫的568名學員中,其再犯率(一年、三年)明顯低於同期紐約州其他監獄之囚犯。再比較全美受刑人高達65%的再犯率,參與過綠屋計畫的受刑人,僅有5-10%的再犯率。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農事勞動非懲罰,以植物取代高牆

有別於傳統監獄農場將農事勞動視為懲罰,綠家園採取不同的方法,學員所學習到的園藝技術結合了美學與科學的知識,透過社會教育與園藝治療的融合,協助恢復自信與自我認同,重拾積極生活的能力,並獲得工作技能,在未來能夠成為園藝造林工作者。
綠家園的做法挑戰傳統監獄的管理模式,不將學員限制在封閉的空間內,農場周圍沒有高牆,取而代之的是植物圍籬,學員看到植物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被允許經過的地方。在這樣開放空間的場域內,綠家園給予足夠的接納、認同與信任感,這是以生態思考所細心設計的療癒目標之一。
農場裡的生態豐富多元,視覺景觀繽紛熱鬧,氣氛和諧放鬆,學員得到心靈平靜,少了憤怒與焦慮,進而觸動反思能力,檢視自己內在狀態,對自己產生了想法,無形之中也舒緩了獄警與囚犯之間的緊張關係,少了乖張的壓力,自然沒有人會想鬧事或逃跑。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雷克斯島農場_摘自lindsaycmorris網站

出獄後可選擇加入Green Team計畫,繼續園藝工作

有數據顯示,一般受刑人在離開監獄之後,多只能遷往能夠負擔起房租的貧困地區,在紐約市1萬6千名受刑人數中,高達7成來自於這些貧困地區,出獄之後若再回去原來的地方,很高的比率在一年之內又回到監獄。
綠色家園希望挑戰美國高達65%的再犯率,讓過去少有機會接觸自然的學員與自然連結,當他們離開監獄時,還擁有園藝技能,得以在艱困的城市生活中生存下去。
綠色家園為出獄後學員銜接監獄與社區的適應管道,對於園藝有興趣的更生學員可以選擇是否加入Green Team計畫,參與Green Team要和協會簽訂合約,這是在紐約市五個行政區所實施的職業實習專案,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園藝專業技能培訓,完訓者授予專科學位證書。
成為Green Team的實習生之後,可接受工作分配,在市內街道、公共空間、學校、醫院、私人花園、頂層公寓或機關團體等,進行園藝服務,賺取鐘點收入,繼續累積園藝專業技能,以供未來求職或創業之用。這份鐘點工資與美國一般園藝景觀公司的收入相當,由協會向合作單位收費,為更生學員順利重返社會而預備,至今幾乎每位畢業生均能在出獄後順利安置在農場、園藝、景觀等相關領域就業。

綠色計畫期待為城市、社區、監獄三方創造好處

以M(化名)為例,他是綠家園計畫的第一批學員,1997年在監獄裡參與興建第一座花園,離開監獄之後,他在動物園找到園藝技工之職,後來擔任中央公園園區管理員,10年前在長島創業,專做草坪保養業務。
是否每位學員都能因為綠家園計畫而獲得改變呢?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答案。以物質成癮症而言,酒精與毒品的吸引力永遠存在,有些學員在戒毒後仍不敵誘惑,無法穩定工作,但至少園藝提供了生存的機會,得以保持有收入的機會。
從媒體報導資料顯示,建造一座監獄成本達一百億美元,平均一名受刑人一年在監獄支出成本根據地區而有不同,加州費用需7萬美元、紐約市更高達16萬美元;相對地,綠色監獄計畫是在懲罰性監禁措施之中最低成本的替代方法。
今年4月紐約市市長宣布擬在10年內關閉雷克斯島監獄,綠家園計畫勢必受到影響,未來將面臨如何轉型的挑戰,無論如何,這是從生態治療的目標,期望改變監獄的傳統觀念,將監獄視為可持續運用的資源,為城市、社區和監獄三方創造好處。

第七次大事記

政二B 陳韻同 05114238

印度首都區空污續惡化 將實施車輛限行

時間:2017/11/0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包括新德里在內的印度國家首都區(NCR)已連續三天陷入嚴重空氣汙染和霧霾中,當局今天頒布包括卡車禁入新德里等一系列措施,車輛車號單雙號限行,也將於13到17日實施。
新德里等首都區因天氣和臨近省份農民焚燒稻草等因素,連續第三天陷入「嚴重汙染」等級的空氣汙染。
根據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的數據,新德里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今天最高飆升達每立方公尺726微克,是國際安全標準的29倍。
直到下午3時,飽含懸浮粒子的霧霾仍未如往常因太陽照射而散去,在新德里從事旅遊業的拉克什(Rakesh)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是他在新德里35年以來所見到最糟糕的空汙情況。
為解決空汙問題,印度國家綠色法庭(National Green Tribunal)9日對國家首都區下達一系列命令,包括禁止容易排放大量廢氣的卡車進入新德里,暫停國家首都區所有工地建築和工業活動。
新德里市政府也宣布,將從13到17日實施車輛車牌號碼單雙號限行政策,希望阻止空汙繼續惡化。
這次空汙如此嚴重,包括旁遮普省、哈雅納省等臨省農民焚燒稻草,仍被視為是主要原因之一,新德里市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說,昨天已與旁遮普省和哈雅那省的省長開會,要求提出阻止稻草焚燒的辦法。
心得:我們都對霧霾這個詞不陌生,聽到這個詞就想到中國,但是其實有別的國家空汙一樣十分嚴重。而他們認為主要的原因是焚燒稻草所致,當然,許多地方對於霧霾成因的見解有所不同。然而,我們要注意到的是,空汙並不是單一國家的問題,就算成因是,影響也不一定只有單一國家。看到新聞當下,我們該防範這些事情,且有所準備。

第九週大事記

新聞標題:保證不缺電?政院灌水備轉容量數據

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7/11/10

新聞內容:
 8月大停電、3次限電均低 與事實不符
      行政院前天舉行「穩定供電策略記者會」,2019年起備用容量率將維持在15%以上。簡報中指出,今年備轉容量率為2.5%,但今年815大停電備轉容量已成負值,連同8月其他三次限電紅燈,均低於2.5%以下,甚至低於1.8%,明顯與事實不符,蔡政府「保證不缺電」政府粉飾數據又一樁。
      電力系統的「備用容量率」是當全國發電機組都可正常運轉,其總發電容量,扣除一年當中最高用電量,餘裕即為「備用容量率」;「備轉容量率」則是將當天故障、歲修、環保限制等無法發電的數值扣除,用於檢視某一天電力是否夠用。
      今年8月15日,電力供應低於用電量,全台大停電,備轉容量率已經是負值;若不計815當天,8月出現三次限電警戒紅燈,8月7日備轉容量率為2.34%、8月8日備轉容量率為1.72%、8月11日備轉容量率為1.77%,皆低於行政院公布的2.5%。
     從行政院簡報中可知,2017年至2025年,備轉容量率的數值,全是以備用容量率減掉5個百分點呈現。官員表示,過去備轉容量率大約比備用容量率少4到7個百分點,簡報則統一以扣除5個百分點。
無視今年3次限電  仍用預估值計算
     不過,行政院不只明年起的預估值扣除5個百分點,更無視今年已經發生過至少3次限電紅燈,仍用預估方式,呈現今年備轉容量率2.5%的假象。
     經濟部2012年核定,我國法定備用容量率為15%,當時備用容量率還有22.7%,隨著用電量成長,備用容量率逐年溜滑梯,到了2014年已跌破15%,去年更只剩10.4%。
     去年備用容量率10.4%不僅低於法定值,更灌水計入「實質除役」的核一廠1號機、核二廠2號機,讓備用容量率不具參考價值。
     行政院815大停電調查報告建議提高備用容量率至15%,前天公布的數據,今年扣除3部核能機組的備用容量率為7.5%;備用容量率已正常化,但卻改在備轉容量率上灌水。
徐國勇:815是倒塌事故 與備轉容量沒有關係
      【記者周佑政╱台北報導】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這個問題的前提與連結有問題,備轉容量沒有變負值,815停電是意外倒塌事故,與備轉容量沒有關係,不是因為這樣變負值。
心得:
      雖然我們都知道非核家園可以為人民帶來更好的環境、更安全的生活,但是在還沒有真正良好的、適合這塊土地的能源替代方案出現之前,我們勢必得為了用電問題傷腦筋。遊走在擁核與廢核的決定之中,考驗著政府人員的智慧,到底怎麼做才好?是需要細細思量的。當自己是在野政黨的時候,可以盡力反對政府施政,對執政者指指點點,但如果當自己成為執政者時,卻遮遮掩掩,這真的可謂是換個位子換個腦袋了。希望所有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都能再加油點,一般百姓節約資源,而有能力成為在上位者的人能真正認真做事,而不是永遠互相推託,永遠罵別人最厲害。

第八週大事記

中延B  02111232   黃律慈

投入9000億元解決缺電 賴揆:明年供電仍吃緊 後年沒問題

時間:2017.11.8

出處: http://e-info.org.tw/node/208341#1(環境資訊中心)

解決企業投資「缺電」,行政院今(8)日提三大政策方向,重申非核家園,2019年起備用容量率維持在15%以上,備轉容量率10%[註],並透過調度,減少燃煤改善空污。
行政院長賴清德表示,穩定供電主要靠增加燃氣與燃煤機組,總經費約9000多億。明年將有三個機組加入,電力仍然吃緊,但後年到2025年供電都沒問題。此外,綠能屋頂架設上也有鬆綁,雖可在違章建築上架設,但「違章建築還是違章建築」
由於大潭藻礁影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進度,政院估計,預計下一個用電小關卡落在2022年。
1108-6
行政院長賴清德(左三)說明缺地解決方案。攝影:陳文姿

明年供電仍吃緊  2019-2025年沒問題

為解決產業投資障礙五缺(缺地缺水、缺電、缺才、缺工),政院本周連續召開記者會,今提出增加電力供給、節能、調度與儲能三大策略解決缺電問題。
賴清德表示,2019年至2025年備用容量率15%,備轉容量率10%都沒有問題。但明年無法達成。預估明年備用容量率僅11.8%,備轉容量率6.8%。
20171107 行政院五缺記者會缺電
民國106~114年電力系統備用容量率估算。資料來源:行政院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說明,明年有大林一號機、大林二號機、通霄燃氣機組加入,可供電增加超過200萬瓩,不太會缺電。行政院政委張景森則表示,明年依舊艱苦,但會比今年好,之後就會步入坦途,但在2022年會有個關卡。
賴清德表示,預計2017-2025年燃氣機組將增加889萬瓩,燃煤增加100萬瓩。供電穩定主要是靠機組維護穩定供電與新建機組如期完工。總經費約9000多億元。
1108-4
2017-2025年燃氣機組將增加889萬瓩,燃煤增加100萬瓩。圖表來源:行政院
賴清德說,經濟部長會親自主持協調會報,嚴格管控電廠開發進度。行政院也會請政委到地方協助解決困難。這不是只有中油或台電的事,賴強調,「這是經濟部的事,也是行政院的事。」

下一個關卡:2022年大潭與空污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因觀塘藻礁爭議而在環評受阻。賴清德表示,這將影響2022年大潭電廠8號機組(100萬瓩)跟 2024年大潭9號機組(100萬瓩),北部供電恐出現問題。張景森說,進度確實稍有延宕,中油已在研議修改方案。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林全能表示,2022年預計備用容量有15.1%,第三接收站不順利的話將減少2.6%,現在中油跟經濟部還在努力讓生態能跟接收站並存。
另一個挑戰是空污。龔明鑫表示,未來燃氣發電可達到2400萬瓩,冬天尖峰負載大約 2800-3000萬瓩,空氣品質差的時候,就可以好好運用。可將燃煤的容量因素(全年實際發電量占理想最大發電量的比率)從 85%降低至70-75%,燃氣則從40%提高到 50%-55%。
經濟部近日提出的「綠能屋頂全民參與行動方案」也有重大進展。張景森確認「政府零補助、住戶零出資」,技術資金都由廠商負責。此外,綠能屋頂也會與違章建築脫鉤,也就是違章上架設太陽能不違反建築法。
張景森表示,太陽能屋頂與違章結構分立或是支撐共構都不涉違章。但太陽光電直接鋪設在違章建築屋頂則須經地方政府認定不影響公共安全才可裝設。賴清德也強調,「違章建築還是違章建築」。

再生能源站比增加 電價漲幅不超過過去十年  

敏感的電價問題,龔明鑫重申330度以下不漲價。張景森也說明,過去十年電價最高漲幅約一元左右,現在再生能源技術進步、價格降低,未來十年漲幅不會超過過去十年。
賴清德一開始即表明核電廠將如期除役,也說明解決缺電的計畫並沒有納入啟動或再轉核電廠,也不會因再生能源進度而啟動核電。記者會最後卻鬆口說「再轉核能電廠是最後的手段」。
1108-5
民國106-114年新增與除役機組規劃。資料來源:行政院
[註]備用容量是指長期規劃,各發電機組在正常發電情況下,可提供之最大發電容量。但因為機組有維修、故障、環保限制等問題,實際發電會有落差。而備轉容量則是指當天實際可調度之發電容量。
 
心得:
 
目前台灣的供電以火力發電為主,而燃煤又佔最高比例,然而燃煤卻也造成嚴重的空污問題。
 
舉例來說,蔡英文政府所主張取代核能的發電配比為:再生能源佔20%、煤佔30%、天然氣佔50%。但是關於再生能源的開發,目前主要聚焦於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但是這兩者都是間歇性發電,受限於天氣狀況,無法穩定提供電力。於是,現在也有些研究是地熱發電在台灣是否可能。台灣位於火環帶,目前看到的研究都是這是很好的一個再生能源來源,政府應該可以挹注資源到地質調查,開發地熱能源。
 

第七次大事記

敘利亞也要簽了! 美國成唯一拒絕《巴黎協議》國家

時間: 2017/11/08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敘利亞官員周二(7日)表示,他們打算在即將到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簽署《巴黎氣候協議》。換言之,美國即將成為全世界唯一拒絕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的國家。
敘利亞地方行政暨環境部副部長卡特馬威(Wadah Katmawi)周二表示,「我證實敘利亞支持執行《巴黎氣候協議》,以達到所希望達成的全球目標。」敘利亞國營媒體報導,敘利亞人民大會已在上月投票通過簽署《巴黎氣候協議》。
敘利亞表態加入《巴黎氣候協議》後,全球僅剩美國拒絕遵守《巴黎氣候協議》的規定。如今,就連飽受戰亂蹂躪的葉門,以及和西方國家不對盤的北韓,都已加入。
心得:我覺得既然要大家都要節能減碳,但美國屬於數一數二的排放大國退出協議也太鶴立雞群了,如果是我的話,我應該會對美國提出一些制裁,世界多國都認同節能減碳的重要性,我想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應該是認為不符經濟效益,同時也讓許多在美國工作的人失去工作,這個協定也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著想,落實永續發展的原則,我覺得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挑戰,沒有一國能夠置身事外,對於那些小國來說相較來說更為重要,海平面上身帶來的問題就是新難民的出現,收留難民又是另一個問題的出現,或是說之後如果我們要漂浮在海上那些成本問題,小國可能無法負擔,也是另外一個問題。

第九週大事紀:從島嶼、難民、建築、到交通,波昂會議探討面向更多元


系級:歷史三
姓名:羅玉璇
學號:04112034

從島嶼、難民、建築、到交通,波昂會議探討面向更多元


2017/11/10 環境資訊中心

您還記得的話,2016年是人類有氣象統計資訊以來,全球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邁入2017年春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便突破 410 ppm,再度寫下新高記錄。面對高燒不退的地球,國際社群無不引頸期盼加速《巴黎協定》的談判進程,讓各國盡快遵照一個國際通則來動員氣候行動、並檢視實施成效。


COP23會場關於SDG的海報。顏東白攝。

島國主導,「氣候難民」浮出水面

甫開啟的COP23氣候會議,現場便濔漫著這股刻不容緩的緊張氛圍,本屆大會主席、斐濟總理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於開幕式上再三叮囑,希望會議務必準時結束、勿超過晚上9點,藉此督促各國談判效率。
COP23是史上第一次由島嶼國家擔綱主席的氣候會議,讓本屆會議題材有了更多小島國民的聲音和面孔。綜觀本次周邊會議討論主題,比往年多了不少新鮮話題,最顯著的即是島國移居(settlement)議題,討論如何安置遭到極端氣候威脅的小島國家居民,便有7~8場會議之多,以往這種題材較為冷門,每年頂多1~2場、甚至沒有,本屆顯然不再迴避未來極可能發生的「氣候難民」現象。
面對新興的島國話題,部分國家也做出回應。就在COP23開幕前一周,紐西蘭政府便宣稱將兌現選舉諾言,增設特別的氣候變遷難民簽證,協助安置更多流離失所的島國移民,此舉對「小島國家聯盟」(AOSIS)無疑是好消息。

呼應COP22,減碳議題探討更詳盡

其次,檢視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建築」和「交通」今年也成為熱門話題。上述兩部門每年合計排放全球與能源相關溫室氣體的19%及23%,兩者相加比重超過四成,如能對症下藥,對世界減量工作可謂貢獻良多。其實,過去氣候會議就常有以「城市」為題的活動,建築和交通常被囊括在其探討範疇內。
此一趨勢呼應了去年的馬拉克什COP22結論,該屆會議產出了「馬拉喀什全球氣候夥伴」(Marrakech Partnership for Global Climate Action),呼籲將貢獻氣候行動的各方領域劃分得更細,因此從能源、產業、交通、建築、水資源、移居、到土地使用等,今年都出現許多針對單一主題的周邊會議,讓與會者看到更多減量和調適行動的可能性,以及讓其他部門之間的關連性。
以建築為例,本屆便有針對淨零碳建築(net-zero emission building)、建築部門如何貢獻永續發展目標(SDG)等專門會議。之前討論不多的交通領域,更從陸、海、空三大範圍分別召開不同活動,如此詳盡又全面的討論角度,可說是以往周邊會議中罕見的。
在承接COP22結論,加上本屆由島國取得主導權的情況下,讓COP23的關注雷達圖出現許多新焦點,當然,過去常見的熱門主題依舊扮演主流角色,如能源、城市、國家減碳政策等,兩者交互激盪,希望為2020年開始檢視各國減碳成績的全球盤點程序開始前,打下更紮實的評判標準和凝聚共識過程。

第六次大事記

政二A 周承翰 05114115

第一份全球脫煤報告:美歐準備退場 亞洲還未退燒

時間:2017/11/09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燃煤研究組織「煤層群」(Coal Swarm)上月發表全世界第一份全球性的煤電淘汰調查報告。報告指出,燃煤業在西方世界快速沒落,但在亞洲則是蒸蒸日上。
根據Climate Home報導,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7年間,全球1/7的煤電業者完全或部分淘汰了自家的燃煤電廠。此外,994家擁有煤電廠的企業中,有139家公司減少了20%以上的產能,其中71家完全退出煤電業。這些公司絕大多數位於北美和西歐。
資料來源:綠色和平。
全球共有23個城市、地區和國家正悄悄或明確地淘汰煤電。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另一份綠色和平組織發表的報告則指出,有23個城市、地區和國家正悄悄或明確地淘汰煤電。
同時資料也顯示,有303個新煤電廠開發商正在積極推展業務,主要是亞洲企業。儘管中、印兩大市場近期正在抑制產能過剩,但利益依然存在。

無視川普重返煤電計畫 美五州反其道而行

在美國,雖然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承諾要讓煤礦工人重新上工,但數個主要公用事業正反其道而行。
上月18日發表的最新報告顯示,AES、Berkshire Hathaway、Duke、NextEra、NRG和PSEG等能源公司在過去八年間已經刪減了12-77%的煤電容量。其中只有AES計劃在菲律賓興建新工廠。
加州在2014年達到零燃煤,另有五個州預計將在2025年之後跟進,無視川普的重返煤電計畫。

企業脫煤 歐洲能源公司紛轉型、改名

部分歐洲能源企業已經更改公司名或架構,以宣示從過去化石燃料業為主的模式轉型。意昂集團(E.on)將旗下的火力發電業務從再生能源業務中分拆出來。丹能集團(Dong)公司名原為丹麥石油與天然氣(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的縮寫,本月也宣布改名為Ørsted。西班牙伊比德羅拉公司(Iberdrola)將其82%的煤電廠退役。
包括英國和法國在內的八個歐盟國家,也已經宣佈在2030年或更早淘汰燃煤的計劃。10月中,荷蘭新成立的聯合政府宣布將儘早關閉三個全新的煤電廠,以實現氣候目標,同時英國和加拿大也宣布將組織一個致力於淘汰煤電的國家聯盟
國際能源署高級能源分析師費南德斯·阿爾瓦雷斯(Carlos Fernandez-Alvarez)表示:「在歐洲、美國和加拿大,都可以看到企業擺脫煤的趨勢。」

燃煤尚未沒落 中印市場仍具利益誘惑

但在實現國際氣候目標的關鍵區域——亞洲,前景就比較複雜。
「煤層群」的報告指出,其研究的681家新燃煤開發商中,56%擱置或取消了計畫,顯示燃煤需求的確有減少的跡象。
費南德斯·阿爾瓦雷斯說,56%的計畫喊停比例對於大型能源基礎建設來說並不罕見。亞洲發展燃煤十年,曲線趨於平緩是個可觀的變化,但是這絕不代表燃煤即將沒落。
綠色和平指出,2015年至2016年間,中國核發的燃煤電廠興建許可證數減少了85%。受廉價太陽能影響,印度市場對煤的投資緊縮。印度中央電力局估計,目前正在建設的燃煤電廠已能滿足至2027年的需求。
然而,中國的五年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將煤電容量達到上限1100GW,比今日還高150GW。相較之下,世界第二大煤電大國美國的容量才不到30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