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第七次大事紀

「還要讓多少人死於空污?」 彭博出15億助全球脫煤

時間:2017/11/13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英國衛報報導,前紐約市長、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使彭博9日宣布出資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元)助歐洲和全世界脫煤。
早在2010年彭博就出資1億6400萬美元贊助美國的脫煤活動,迄今全美已經關閉超過半數的燃煤電廠。這次加碼的5000萬美元,將從歐洲開始向全世界擴張,支持草根運動、研究燃煤的健康影響和協助對抗違法燃煤電廠的法律行動。

無視川普  彭博帶城市發起美國氣候承諾

目前彭博正在德國波昂參加全球氣候大會,無視總統川普的反對,帶領一群州政府、城市和企業代表,承諾美國的氣候行動。
UNclimatechange(CC BY-NC-SA 2.0)
COP23會場上的美國承諾(America's Pledge)倡議。圖片來源:UNclimatechange(CC BY-NC-SA 2.0)
燃煤仍佔歐盟碳排放總量的20%左右,德國和波蘭是最大的污染國。彭博欲利用再生能源成本快速下降和對人們對空氣污染的疑慮上升,加速淘汰燃煤。
有積極行動的國家,像是英國,煤的使用正在快速減少。直到最近,英國還是歐洲第三大煤污染國,燃煤提供全國電力的40%,但在短短五年內已經下降到2%。在德國,煤的碳排放量僅緩步下降,不過7日慕尼黑已投票決定提早13年關閉煤電廠。

民主社會介入脫煤  彭博:一點點動力就能驅使前進

彭博向衛報表示:「煤是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你可以用其他燃料替代煤,那麼對氣候變化的前景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他說,空氣污染日益導致全世界每年數百萬人過早死亡,是淘汰燃煤更直接的理由:「如果你居住在燃煤電廠的下游,你的預期壽命就會大大縮短。這個倡議將有助於加速關閉煤電廠,挽救許多人的生命。」
Simone D. McCourtie / World Bank
前紐約市長、聯合國氣候變遷特使彭博。圖片來源:Simone D. McCourtie / World Bank
彭博認為,美國煤電廠的大規模關閉不是政府所造成,而是再生能源成本降低之下,民間社會主動介入的結果:「有時候一點點動力就會讓你前進,那怕只是鄰居的一句『我不要想再吸那些髒東西了』。」
彭博10月曾說:「煤的戰爭已經開打,那些受夠了明明有更乾淨便宜的替代品,還要忍受毒空氣和水的社群領袖出來領頭。」

脫煤運動推進亞洲 彭博尋合作夥伴

在歐洲,部分新資金將由圖比亞娜(Laurence Tubiana)領導的歐洲氣候基金會(European Climate Foundation)管理。圖比亞娜是在2015年簽署巴黎協定簽署時的法國氣候變遷大使。
彭博也正在尋找合作夥伴,將脫煤運動推進煤業持續成長的亞洲。
他不同意煤電廠是供電上千萬人口最快、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第一,煤電不是最便宜也不是最快的方式,第二,你還要讓多少人死於空氣污染?」

第九週大事記 政三B 王鈞鼎 04114257 標題:新營天鵝湖 現魚屍傳惡臭

政三B 王鈞鼎  04114257
新營天鵝湖 現魚屍傳惡臭


時間:2017/11/08

出處:中國時報

新聞內容:

台南新營天鵝湖水面近日浮現魚屍,且不時還有臭味傳出,讓居民、遊客避之唯恐不及,嚴重影響觀光環境。新營區公所說明,恐因9月天鵝湖出水閘門破裂,湖水流失,加上近期陽光曝曬,池水優氧化導致池魚死亡,會定期派人清理,也請嘉南農田水利會盡速修補。

《溼地保育法》2015年2月上路,新營天鵝湖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溼地,連日來不斷有民眾反映在水面上發現一點一點白色的漂浮物,走進一看竟是已翻肚的魚屍,更不時傳出腥臭味,水位也似乎減少許多,讓民眾感受不到天鵝湖有被「保護」的情況。

嘉南農田水利會新營工作站指出,天鵝湖水源主要是收集周邊農田灌溉回歸水的蓄水池,而渠道、閘門設備因屬早期建置,已相當老舊。水利會表示,9月底發現閘門破損後,決定將老舊設施一併更新,預計11月中旬發包,最快2018年1月中旬前可完工,屆時可改善天鵝湖的自然生態。

不過,有居民認為,新營天鵝湖水面驚現魚屍已非第一次,往年每到秋冬之際就會發生此情況,天鵝湖是新營觀光的好地方,若一直有臭味、死魚、垃圾的情況出現並非好事,相關單位應該重視。

心得感想:
一個地方發展觀光產業的重要景點都不被主機關認真待,以致它的自然生態與他的休憩功能無法正常發揮。難道地方休閒觀光產業的發展只剩下口頭規劃,不地辜家單位的推廣與經營嗎?更甚者,市鎮的湖水濕地已是如此,又哪些在鄉野地方的濕地環境豈不是任人宰割,毫無顧忌?政府的執法更應嚴格的洛是在管理與自身,民眾也必須盡到監督的責任,讓生態環境的保護更完備。


第七次大事紀

05114137 政二A 侯昌佑

台北市水用戶外管 2025年全面換不鏽鋼

時間:2017年11月6日
出處: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新聞內容:
台北市2015年爆發鉛水管疑慮,北市府加速管線汰換,9月宣告完工,10月底卻在北投區發現一段在圖資上記錄為塑膠管,但在挖掘時出現側溝內隱藏一段鉛管狀況。台北自來水事業處長陳錦祥解釋,這類鉛管是圖資上的盲點,只存在1979年以前建築物周邊,未記錄在圖資上,較難以掌握位置和數量,雖對用水品質影響低,但為解除市民疑慮,仍會設法汰換。
此外,陳錦祥表示,北市自2006年開始20年供水管網改善計畫,就是要將全市用戶給水外管,在2025年全部更換為不鏽鋼管,不是只換掉鉛管而已。
陳錦祥指出,這類鉛管大多是在1979年以前施工埋下,管線由道路中央接到側溝,照理說在1985年就開始陸續換成塑膠管,但台北市管線圖資約從2000年才開始重新建立,因此如果圖資上未標示出來,施工人員就比較難發現。
陳錦祥表示,這類圖資未顯示的舊有鉛管,仍在設法統計數量和掌握位置,而道管中心已開始建置3D GIS系統,整合各管線單位的管線圖資,也要求開挖單位回報挖掘處的管線,為此建立更完整的地下管線圖資系統,經過長年累月修繪,就會越來越精確,這也是台北自來水事業處要持續努力的目標。

第七次大事記

電力環保調度 11月正式啟動


台電依據環保署與經濟部最新協調的「電力環保調度機制」,在11月4日及5日凌晨主動降載高雄興達燃煤電廠共達61萬瓩,結果高屏地區隔天空污大致都降到警戒橘,顯示此機制對空污減緩有成效。
面對秋冬空污季,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強調,「電力環保調度機制」11月初起正式啟動,環保署將會在每週五提供未來一週各地空品預報給台電,讓台電可有調度的準備;其次為依據每天下午4時30分的空品預報,若有地區隔日AQI將會達到不良紅,就會協調台電在不影響電力供應之下降載。
心得:希望新的政策能夠與政府期望的目的發展,解決台灣用電問題和顧及環保,也希望之後政府能對以其它更多永續發展為初衷的政策作為方向。
來源:http://e-info.org.tw/node/208399

第七次大事記

政二B 陳彥廷 05114252

印度首都區空污續惡化 將實施車輛限行

時間:2017年11月09日
出處:中央社報導
包括新德里在內的印度國家首都區(NCR)已連續三天陷入嚴重空氣汙染和霧霾中,當局今天頒布包括卡車禁入新德里等一系列措施,車輛車號單雙號限行,也將於13到17日實施。
新德里等首都區因天氣和臨近省份農民焚燒稻草等因素,連續第三天陷入「嚴重汙染」等級的空氣汙染。
根據美國駐新德里大使館的數據,新德里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今天最高飆升達每立方公尺726微克,是國際安全標準的29倍。
直到下午3時,飽含懸浮粒子的霧霾仍未如往常因太陽照射而散去,在新德里從事旅遊業的拉克什(Rakesh)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是他在新德里35年以來所見到最糟糕的空汙情況。
為解決空汙問題,印度國家綠色法庭(National Green Tribunal)9日對國家首都區下達一系列命令,包括禁止容易排放大量廢氣的卡車進入新德里,暫停國家首都區所有工地建築和工業活動。
新德里市政府也宣布,將從13到17日實施車輛車牌號碼單雙號限行政策,希望阻止空汙繼續惡化。
這次空汙如此嚴重,包括旁遮普省、哈雅納省等臨省農民焚燒稻草,仍被視為是主要原因之一,新德里市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說,昨天已與旁遮普省和哈雅那省的省長開會,要求提出阻止稻草焚燒的辦法。

第七次大事紀

COP23場外 德反煤行動千人佔領森林、礦場

時間:2017/11/10
消息來源:綜合外電報導

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3在德國波昂舉行,然而距離議場不到一個小時車程處,就是德國環境成績單上的一大汙點——萊茵集團(RWE)的露天煤礦。
26003475281_376f0bfd4f_o
萊茵集團的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markus jakobs(CC BY 2.0)
這個礦場近漢巴赫森林,寬85公里、深400公尺,是歐陸地表最大洞,也是歐洲最大碳排來源。
從NASA衛星資料看Tagebau Hambach露天煤礦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環團決定在COP23前夕非法佔領,直接挑戰化石燃料業。
數千人在5日當天佔領礦場,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另有幾十個人在鄰近的森林裡建立營地,阻止煤礦擴張。
37505959684_dca5d94c3e_o
抗議人士包圍10層樓高的機具。圖片來源: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
抗議人士爬上機具,展開非法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根據「環境正義地圖」(Environmental Justice Map),這是全球70個「堵路運動」(Blockadia)運動之一 。其他運動還包括美國達科他輸油管、鹿特丹的煤炭運輸、肯亞的煤炭生產。氣候運動人士對於政府進度緩慢感到不耐,只好自己來。
圖片來源:Tim Wagner /Ende Gelände
堵路運動,癱瘓運煤鐵道。圖片來源:Tim Wagner/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195個國家簽署了2015年巴黎協定,旨在保持全球變暖不超過2°C。但是迄今為止政府的承諾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目標,這表示著接下來升溫可能達到更為危險的3°C。
許多國家加碼投資再生能源,但是淘汰化石燃料的進度緩慢,也有人呼籲將這些資源留在地下,但許多國家仍在繼續開發新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氣資源,包括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COP23主辦國德國。
Aktivisten von Ende-Gelände besetzten den Tagebau Hambach
常被譽為氣候領袖的德國,排放量卻自2009年來一直沒有下降,給了公民社會動員的理由。圖片來源:Christoph Hedtke/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根據石油改革國際(Oil Change International)8日發布的報告,儘管梅克爾素有氣候大臣(Klimakanzlerin)的美名,但德國排放量自2009年以來一直沒有下降。
這是因為風力和太陽能的使用大多填補了核電廠留下的缺口,而當地開採的褐煤仍然是萊茵河沿岸工業腹地的主要能源之一。每年,漢巴赫和鄰近的煤礦都會生產3000萬噸比黑煤更髒的褐煤。
德國近四分之一的電力來源仍仰賴褐煤。圖為德國南威爾措露天礦場開採的褐煤。攝影:陳文姿
這份研究發現,除非德國在十年內淘汰褐煤,否則巴黎協定目標將無法實現。但德國不但未能為其他國家樹立典範,根據報告,該國投資海外化石燃料勘探的金額比再生能源多50%。
報告的作者之一麥金農(Hannah McKinnon)表示,德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但卻沒有兌現其國內外政策的承諾。這樣的失敗是公民社會動員的主要理由。
5日的抗議活動是最近德國一系列「到此為止」(Ende Gelände)活動之一,旨在和平阻撓主要礦場的挖掘作業。
37561117474_ef8eee9474_o
Ende Gelände發起和平佔領行動。圖片來源:Line Skov/Ende Gelände(CC BY-NC-SA 2.0)
第一次抗議活動發生在2015年,1500人進入RWE的Garzweiler礦場。去年,3000多名行動人士(其中許多身穿白色紙衣,帶著一袋袋的吸管來抵擋警棍)佔領了另一個礦坑和Welzow-Süd發電廠。
除了這些通常持續不到一天的抗議活動之外,更有數十名氣候行動人士在附近的漢巴赫森林中住了好幾年,努力拖延礦場擴張時的伐林活動。
29888183983_30d19e780d_o
氣候行動人士在漢巴赫森林發起佔領行動。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部分氣候行動人士長期住在漢巴赫森林,以拖延礦場擴張。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大部分人在樹上蓋樹屋住在裡面。他們堵住道路、挖壕溝,把手銬在樹幹上、躲在隧道裡,就為了保護棲息著珍稀物種,卻不斷因為褐煤礦擴張而被砍伐的森林。
一部分的人在樹上蓋樹屋居住。圖片來源:@infozentrale(CC0 1.0)
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氣候行動人士在森林裡製作路障。圖片來源:Infoletta Hambach(CC BY-SA 2.0)
近五年來,外界對這個團體的支持穩步成長。在波昂,來自其他國家的行動人士也聲援德國反煤團體的活動。
原住民環境網(Indigenous Environmental Network,IEN)執行董事高德斯(Tom Goldtooth)表示,RWE煤礦象徵了賺錢的公司可以破壞環境,地方居民和公民社會反抗卻得被逮捕的全球系統。
在議場邊,高德斯和其行動人士設立了一個國際自然權利仲裁機構,審議危害環境的罪行。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合作刊登

心得
德國在綠能上面的發展超出世界上諸多國家許多,更是令台灣望塵莫及。然而,這並不代表德國現在已不再使用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資源。大量的使用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只堪堪填補了停用核能發電的部分。至於其他如火力發電以及化石燃料的使用還是佔了一定的比例。
「魔鬼在我們地底放了煤礦」,隨著礦區一步步擴展,普羅辛村的居民因為居住在德國褐礦開採區附近(約兩公里),開採過後的村莊土地變得蕭條與荒蕪,樹林、村莊與湖泊不復存在。這裡曾是許多人的家,因為開礦,有的人搬離,有的留在礦區或火力電廠工作,有的選擇反抗。
如今他們選擇從綠能著手,在村莊中設立風力、生質能以及太陽能發電,用轉型作為抗爭手段,守護他們僅存的家園。

第七次大事記


政二B05114223吳芷妤

新聞出處:上下游市集
時間: 


除草劑濫用「有法源、沒人管」│農委會發函地方,馬路墳墓公園等不得使用

我國除草劑使用量全球名列前茅,農委會月前發函給各地方政府,將強化除草劑管理,非核准範圍不得使用,例如馬路邊坡、公園、校園、墳墓,檳榔園以及水產養殖池邊都不得使用,違規可依《農藥管理法》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農委會雖重申禁令,防檢局副局長馮海東坦言,《農藥管理法》很早就規定除草劑使用範圍,但「農藥使用管理」是地方權責,「我們無權管理」,若違法需由地方政府開罰。目前全台僅有台北市、宜蘭縣通過「除草劑使用管理自治條例」,其餘縣市未有明確單位負責,導致「有違規、沒人開罰」,如何真正落實除草劑管理還有待考驗。
校園公園路邊墳墓,都不得使用除草劑
農委會核准登記的除草劑使用範圍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及雜糧作物)、園藝作物(蔬菜園及果樹園)、特用作物(茶園、蔗園、菸草園、亞麻園及風茹園)、森林(造林地)、花卉(玫瑰盆花)、草皮(百慕達草及地毯草草皮)及其他(水生雜草布袋蓮、非耕作農地雜草及小花蔓澤蘭)等。
馮海東表示,除草劑必須用在核准使用範圍,除上述範圍外,其餘皆不得使用,校園、馬路邊坡、公園等都不得使用,對於大量使用除草劑的墳墓地區,馮海東表示,墳墓同樣是屬於公共地,若使用除草劑便是違法。

檳榔園目前不得使用,未來可以申請

至於檳榔園使用除草劑是否違法?馮海東解釋,目前檳榔園沒有申請登記任何除草劑使用,因此現在檳榔使用除草劑是違法的。馮海東表示,檳榔其實處在尷尬位置,因為政府最初並不鼓勵種植,不過農糧署已經將檳榔歸類為農業範圍,因此若有檳榔園要申請登記除草劑合法使用,防檢局並不排斥。

水產養殖池塘、玫瑰盆花外的其他花卉均不得使用

在花卉部分,目前只有「玫瑰盆花」可以合法使用除草劑,馮海東表示,其他花卉若想使用除草劑就必須透過農藥公司申請,沒申請當然就沒有核准的除草劑可合法使用。
另外,許多業者會在水產養殖池塘旁噴灑除草劑,馮海東表示,業者多半是為了方便環境管理,抑制雜草叢生,但水產養殖也沒列在核准範圍內,若使用除草劑也屬違法。

造林地可用除草劑,但有限定

針對森林(造林地)可使用除草劑是否違反恢復生態理念?馮海東表示,林業本來就算在農業範圍內,《農藥管理法》裡明定,農藥用於防除農林作物或其產物有害生物者,以及用於調節農林作物生長或影響其生理作用者。馮海東強調,會考量對造林地和生態影響大小,限定除草劑的使用,而對於比較不平整的地方,沒辦法使用機械式的除草方式,只能以人工代替,那在經濟效益下可能就會考量使用適當的除草劑在造林地上。
不過,馮海東也表示,目前僅有兩隻除草劑適用在造林地上,而且申請時間都是一、二十年前,其中一隻更是在2007年之後就沒有銷售紀錄,另外一隻則使用範圍廣,也可能用在非耕作農地,因此不一定會使用在造林地上。

地方政府主責單位模糊,目前未針對除草劑開罰


不過,地方政府真的有嚴格執行非核准範圍使用除草劑的開罰嗎?苗栗縣農業處農務科徐科長坦承,目前為止並未針對此現象開罰。徐科長表示,非核准範圍使用除草劑現在還是模糊地帶,像是公園、路邊等使用除草劑,確實違反《農藥管理法》,但地方政府並沒有主要權責單位負責,沒有明確規定誰要去處理,即使有法源依據,也無人負責稽查,因此一直沒有針對此現象開罰。
為何一直以來都沒有單位負責?徐科長解釋,過去僅針對農作物做管理,現在因為社會對環境生態土壤意識提高,民眾越來越注重環境問題,因此才開始有討論非核准範圍使用除草劑的聲音,目前苗栗縣政府也在討論擬定地方自治條例,針對除草劑使用有更詳細的規範。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植物防疫及生態保育科葉科長則表示,除草劑都是依照規定範圍使用,目前主要抽驗的都是農作物。針對非核准範圍使用除草劑,葉科長表示,已經有議員提案要制定除草劑地方自治條例,提案後的版本會再進行審議,將來會針對路邊或公園等地方使用除草劑做管理。

全台僅台北、宜蘭有「除草劑使用管理自治條例」

目前全台僅有台北市、宜蘭縣通過「除草劑使用管理自治條例」。以台北市為例,便透過源頭管制,像是除草劑只販售給具農民身份者;農藥農用,除農業區及保護區農業生產的土地外,其餘區域禁用除草劑;末端管控,非農用土地違規使用除草劑將加倍處罰。
荒野保護協會高雄分會許怡雯表示,農委會今年連續兩封公文,要求各縣市政府全面宣導處罰除草劑的濫用現況,可見政府單位也發現除草劑被氾濫使用,希望因為中央主管機關的積極,能促使各地方政府主動訂定地方自治條例。
許怡雯舉例,最早訂定除草劑地方管理條例的宜蘭縣,最大的改變是在公部門以往多用除草劑除草,在自治條例施行後,已改用人工除草。市民感受被農藥污染的威脅變小,景觀上感覺較好,也對水溝溪流的生態較好。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表示,中央再次重申除草劑使用範圍,對地方推動自治條例有幫助,地方政府順著法規做更容易。郭華仁表示,公園、水源地、馬路亂噴除草劑,影響兒童健康,甚至在水源地噴除草劑也會影響許多去取泉水的人。過去政府認為雜草是有害生物,忽略除草劑過度使用,但現在牽涉很多生態環境問題,政府應該更重視。
心得:在使用除草劑之前,我們都應該了解除草劑會對環境帶來怎樣的傷害,雖然除草劑有其用處,但不是每個地方都能使用的,文章裏頭說到農委會與地方政府針對除草劑的用量及使用範圍都沒有一致的行為,導致在實施政策方面會愈到困難,也容易模糊大家,在任何政策實行時,任何機關都應該是一樣的標準,才能對人民交代,除草劑的使用目前也應有詳細的規範和使用量的標準,才能與大自然達到平衡。







第七次大事紀(第九周)


經延B 郭俊毅 02151242

食麥當勞早餐「成功走塑」 環保媽媽自備杯碟:最緊要面皮夠厚



時間:2017-11-12 09:30/香港01/撰文: 楊羨庭
出處:https://goo.gl/wAbD9X

內文:


  • 上月一張加勒比海遍布塑膠品的照片震驚世界,攝影師提出挑戰,呼籲大眾減少使用塑膠產品,但驚訝過後,多少人可以改變習慣?多少餐廳願意配合?不過有本港網民帶來好消息,指近日到麥當勞吃早餐,提出希望使用自備杯碟,經一番堅持後終於成功「走塑」,她在facebook群組「搞走塑」分享心得,坦言「最緊要面皮夠厚」。

  • 網民Kris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表示,通常頭一兩次提出,員工難免感到錯愕,但只要問多幾次,他們都願意配合。她指將來若更多港人自備餐具,或許麥當勞會考慮在自動點餐機增加「自備餐具」選項。

網民Kris昨日(10日)在facebook群組「搞走塑」上載照片,指在筲箕灣的麥當勞分店食早餐成功全走塑膠。(fb截圖)
早前媒體報道,麥當勞McCafe不容許員工直接將咖啡沖在客人的自攜杯上,要先倒在即棄的紙杯或膠杯上,事件惹來爭議,令人質疑麥當勞只是為怕麻煩而拒絕。網民Kris昨日(10日)在facebook群組「搞走塑」上載照片,指在筲箕灣麥當勞分店成功全走塑膠。
她說本來落單時,一位年輕員工「二話不說即時拒絕」,但另一名年紀較大的經理見到即上前表示,「無問題,係咪所有包裝都唔要?」他們就「好幫手」地將所有食品放上自備膠碟,連橙汁都照倒落自備杯。Kris認為,「帶定餐具問一問都無妨」,始終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不能怪人不配合。
Kris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指,她有兩個女兒,故出街必定會自備兒童餐具,「順手帶埋大人(餐具)都好方便」。她表示,員工一開始聽到使用自備餐具的要求,都會反應錯愕,但慢慢跟他們解釋,多數都會配合,又指該名老經理聽到要求後仍然態度好好,保持笑容。
她說,買外賣時自備餐盒已有1至2年時間,大多數在落單時提出,都沒大問題,有些店鋪職員還會稱讚「咁樣好好呀」,不過她曾在街市買餸時提出,則被惡言相向,「始終人人認知唔一樣,都要尊重人」,唯有減少幫襯。
愈來愈多麥當勞分店設置自助點餐機,Kris表示,快餐店使用自助點餐機一定提高效率,但大眾仍可以嘗試落單後,行到出餐位請職員把食物裝在自備餐盒內,「做緊野嘅都係活生生嘅人,相信可以溝通的」。她又認為,如果將來香港有足夠人數自備餐具,相信在自助點餐機加多個「自備餐具」選擇都不會是難事。網民看到帖文後都大讚Kris的做法和經理的態度,但有人則指曾嘗試要求使用自備餐具時,職員卻流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又表示薯條要「跟返份量」,不能隨意用其他包裝;不過另有網民認為,不同分店有不同處理,鼓勵大眾可以「問多幾次」,讓職員習慣。


心得:
當我們現在很明確的理解到環境問題的重要,甚至不斷推行的過程,卻始終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以商家來說就是效率化的差異。原本設計好的流程,若是在尖峰時刻,便會因為客人要使用自己的餐具而打亂,但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在尖峰時刻使用環保餐具,反而更應該要在這種時候去購買,用自己的身體當作一種抗爭的武器,去對抗這些體制跟結構。
對於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希望給他們些什麼,希望未來的地球可以長什麼樣?若是沒有好好思考這些問題,那我們便會眼睜睜的看得未來的日子是一片黑暗的,但是若是願意改變,或許我們都還有機會!

第九週大事記

政二B 黃欽子 05114218

人命關天 高屏紅害連三天 立委盯高雄港減排進度

2017/11/09 環境資訊中心
高屏空污一連三天拉起「紅色警示」,雖然環保署首次依新制「空品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要求台電降載,卻不見顯著效果。「人命關天,一連三天的紅害是會傷害健康的!」9日立委賴瑞隆召開記者會,要求除了台電,中油、中鋼等國營企業也要加強配合改善,特別的是,賴瑞隆指出,高雄港帶來的空污佔了高雄市的1/3,進港前降速、切換低硫油、使用岸電都得加快改革。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蔡鴻德解釋,由於這幾天氣象條件開始改變,高屏這一波對所有人有害的紅色警示也將降為對敏感族群有影響的橘色,但是由於高雄屬於東北季風的「風尾區」,風勢較弱,若是空污產生了,往往會「吹來吹去吹不出去」。要消滅高雄的紅色警示,環署將會把重點放在減少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因為這兩者會再衍生出PM2.5,會拉長污染的時間。
DSC01587
高屏紅害連三天,立委賴瑞隆盯高雄港減排進度。賴品瑀攝影。

高雄港貢獻高市1/3硫氧化物排放 立委盯改善進度

「不能繼續削價,用犧牲國民健康賺錢,這是第三世界的作法。」對於高雄港的硫氧化物佔了高雄市區排放量的1/3,賴瑞隆認為港區的改善將對南部地區空污有顯著的效果。
目前對高雄港的減排,主要鎖定了進港減速、使用低硫油、使用岸電三項。
過去的空污法對船舶無法可管,今年環署推出的空污法草案,將以「移動污染源」改稱所有交通工具,明確要將船舶納管。
面對港務公司要到2020年才要求進港時船舶用油含硫量從3.5%降至0.5%,交通部航政司簡任技正盧清泉解釋,這是按照國際的期程,且據他們瞭解,設備需要調校更換,大約需要一年時間。
目前台灣是打算跟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要求2020年將強制實施船舶油品硫含量限制在0.5%,當船舶進入距港12海浬時,就需切換為低硫油品的公約。在10月的記者會中,環署副署長詹順貴曾經表示,雖然台灣並非公約國,但可比照並修法,將這個規定內國法化。
賴瑞隆質疑,例如美國洛杉磯等先進國家早就先行提出更優的要求,為何台灣無法提早作為?盧清泉則表示雖然的確有部分先進的國家已先提出高標,但是這需要劃定區域、需要跟會員國協商,「我們的處境比較難」。
至於進港減速,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副總經理王派峰表示,目前是由塔台向進港船隻宣傳減速與切換低硫油,明年則會提出一波獎勵,目標減排80%。
岸電的部分,是要讓船舶停靠在碼頭的時候,停止使用船舶上的自備輔助發電機,雖然高雄港已經完成11座高壓岸電,但目前使用率低到幾乎是閒置。
目標訂在到了2030,使用率要達40%,但是與洛杉磯在2014年就要求至少50%的靠岸船舶必須使用岸電,仍讓賴瑞隆相當不滿。王派峰解釋,岸電的使用仍有要調整規格、與成本問題,今年台電改變計價方式,改採以日計費已較能吸引船舶使用,但是未來會繼續協調進一步以實際使用時間來計費,再鼓勵提高使用率。

國營事業重申 多項減排陸續進行

目前中油、中鋼都已有空污減量計畫,例如大林電廠三、四號燃油機組,已經在上星期確認除役,台電環保處處長蔡顯修更強調,大林一二號燃煤機組在更新為「超超臨界」後,將加裝濕式靜電集塵器,主要攔截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因此未來排放量將會如天然氣發電那麼低,而興達電廠也會改三部燃氣機組,將對南高雄的空污有改善。
中油煉製事業部副執行長徐漢表示,他們提出數十項改善,並把歲修都安排在秋冬,未來加氫脫硫工場改善後,販售到全台的油料品質都會提高,也是減少空污。中鋼同樣表示有多項改善工程今年就會完成,不過,中龍原料室內堆置場預計要到2020年完成,遭賴瑞隆要求加快。
心得:
看了報導才知道高雄空氣汙染那麼嚴重,我來自高雄但當新聞沒提到的時候,大部分都不會知道空氣原來那麼差。高雄港會開放學校參觀,記得我國中高中都有去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高中時的參觀,那時候的參觀是有搭船遊覽高雄港,說真的看到的景象就是空氣有點霧濛濛的,飄散柴油味聞久了有些頭暈,現在看到了報導才發現原來那時候吸進去的都是汙染物。在高雄港裡濃度高吸進去會有感覺,但當這些髒污飄散到整個大高雄地區,沒什麼臭味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吸進去了,這樣想來的確可怕。空氣汙染這方面民眾沒轍,只能靠政府好好替我們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