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面臨哪些環境問題?
糧食危機
二、各主要全球環境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一)能源危機帶動糧食危機:近年來,由於能源價格飆漲,替代性能源的開發與研究亦成為許多國家努力的目標。尤其去年國際油價狂飆,生質燃料成為最熱門的綠色能源,各國競相研發,美國國會通過未來生質燃料在總能源消耗量所占比重將提高5倍;歐盟也推動其2020年運輸用燃料有10%將使用生質燃料的計畫。生質能源及燃料的製造與提煉,以穀物為主要原料,因為農作物材料成本低廉及遍地可得,使全球穀物需求量大增。其中以黃豆最明顯,黃豆種植減少已經造成黃豆漲價,全球食用油供應吃緊。
根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近期全球糧價上漲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是因提煉生質燃料造成。聯合國糧農組織去年底曾預測當時發展狀況,評估為了製造生質燃料,將付出糧價上漲10~15%的代價。生質能源發展的結果,大量的農作物轉為生質燃料用的材料,此種轉換提煉原料的政策未經整合思考,使多種作物轉種玉米用於提煉燃料成為促進糧食價格上揚的主因。
(二)氣候變遷造成土地漠化與耕地減少:糧食減產除了需求增加的因素外,供給日益減少亦為造成糧食危機的原因之一。由於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全球環境日益暖化,加上過度濫墾土地的結果,使可耕土地漠化嚴重。另外,由於人口劇增,全球對於耕地的需求愈來愈高,天然雨林遭到砍伐開闢為住宅區,或者用來種植餵養牲口的豆類,不但讓野生動物失去天然棲息地,地球環境更受到影響。
濫墾使得耕地日漸減少,釀成地球上的糧食危機。進言之,過度濫墾結果造成全球環境改變,而全球環境改變更造成農作物產量銳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
1、該全球或區域環境問題,有什麼相關的國際法制?
2、全球主要國家參與該法制的情形如何?
由於糧食危機是一種現象,所以較無相關的國際法制。只有各國國內自己訂定的相關法規。但是有提出『全球消弭饑荒與糧食宣言』。
四、
1、評估該全球環境問題解決的情況?
(一)
針對氣候長期穩定性的改變,我國糧食政策應有所調整,政府應配合國土規劃及區域防洪,調整糧食生產區域及生產面積,並連帶反應至貿易和庫存策略之調整。
(二)
農民生產決策將自動依市場機制而做調整,台灣具有多樣化的微氣候環境,有利於農民生產決策之調整,惟政府應重視農作物生產技術方面的研究。
(三)
國內稻米政策應由價格支持改為所得支持方式,例如美國反循環給付措施(counter-cyclical payment
program)或所得安全網(income safety net)機制,以確保生產誘因與所得;同時,依休耕次數實施休耕補貼累退機制,或對休耕農地實施差別休耕給付機制,以促進休耕農地的活化利用。
(四)
糧食範圍可包括動植物來源及加工產品,政策規劃上可從需求面來導入供給面,例如依衛生署建議的國人熱量來決定國內糧食生產型態及資源配置,不足部分再藉由貿易方式取得,以確保糧食供應之安全性。
(五)
參考日本經驗,建立糧食危機分級管理之機制,並由政府形成跨部會的協調機制,使消費者在食量、熱量、品質的導向下分別獲得確保。
(六)
糧食安全應在國內生產、庫存,以及進口等三方面建立適當的組合,並針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有所調整。
2、與其目前遭受的挑戰為何?
(一)糧食缺乏造成貧窮國家社會動亂:因為糧食缺乏,許多國家都傳出與糧食有關的社會動盪,如埃及、喀麥隆、海地、布吉納法索和塞內加爾等;再如柬埔寨數百名民眾日前走上街頭抗議糧食不足,而因米價過高,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被迫暫停對50萬名柬埔寨學童供應餐點,足見糧食危機已迫在眉睫。
另外,糧食危機引發的騷亂擴大,從美洲海地到亞洲孟加拉以至於非洲埃及,都傳出民眾因為缺糧及爭搶糧食,造成社會暴亂,糧食危機已經成為國際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議題。海地本來就是拉丁美洲經濟狀況最差的國家,平均所得也最低;米價漲了,百姓買不起,所以才引發嚴重的動亂。由於全球糧食價格持續飆漲,除非國際體系能夠給予有效援助,否則這一波動亂將不會很快平息。
(二)全球糧價的波動:毋庸置疑的,糧食危機必然造成預期與囤積的心理,因而造成糧價波動。為了穩定國內米價,很多國家紛紛降低稻米出口量或乾脆暫停出口。部分國家的白米價格,在過去短短兩個月內漲了75%,接近歷史新高。某些國家如孟加拉,一包2公斤裝的白米,已是窮苦人家半日所得。
全球糧價的波動,未來勢必會抵消聯合國相關機構在消滅貧窮國家所做的努力,由於糧食危機的狀況愈來愈嚴重,根據聯合國糧食計畫預估,目前至少需要5億美元才能應急處理有關貧窮國家糧食的問題。
五、
1、台灣對該環境議題的國際參與和國內提出解決之道為何?
(一) 針對氣候長期穩定性的改變,我國糧食政策應有所調整,政府應配合國土規劃及區域防洪,調整糧食生產區域及生產面積,並連帶反應至貿易和庫存策略之調整。
(二) 農民生產決策將自動依市場機制而做調整,台灣具有多樣化的微氣候環境,有利於農民生產決策之調整,惟政府應重視農作物生產技術方面的研究。
(三) 國內稻米政策應由價格支持改為所得支持方式,例如美國反循環給付措施(counter-cyclical payment program)或所得安全網(income
safety net)機制,以確保生產誘因與所得;同時,依休耕次數實施休耕補貼累退機制,或對休耕農地實施差別休耕給付機制,以促進休耕農地的活化利用。
(四) 糧食範圍可包括動植物來源及加工產品,政策規劃上可從需求面來導入供給面,例如依衛生署建議的國人熱量來決定國內糧食生產型態及資源配置,不足部分再藉由貿易方式取得,以確保糧食供應之安全性。
(五) 參考日本經驗,建立糧食危機分級管理之機制,並由政府形成跨部會的協調機制,使消費者在食量、熱量、品質的導向下分別獲得確保。
(六) 糧食安全應在國內生產、庫存,以及進口等三方面建立適當的組合,並針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有所調整。
2、請貴组評估我國對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成效。
2、請貴组評估我國對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成效。
雖然台灣對糧食危機有制定相關政策,已較部分國家更加重視其問題。但就實行方面卻有待加強,落實政策部分可以繼續大力推行,我們亦覺得可以把政策落實到民眾身上,向民眾宣導不要浪費食物的概念,我們希望可以藉由上與下的合作,全國一起面對糧食危機的問題。
六、參考資料
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2/m970603-b.htm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10405000016KK10700
http://wiki.mbalib.com/zh-tw/粮食危机
https://www.coa.gov.tw/ws.php?id=18368
七、出席(分工—並組)
政二A 05114157 孫筱棠 查資料、做ppt、wrod、上台報告
政二B 05114253 羅婷 查資料、上台報告、wrod
工二B 05112271 陳朗逸 查資料、上台報告
經一A 06151107 林芳菱 查資料、上台報告
ppt: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4XeYqjOAbPxAs1q8QYpliFNrUSAUUTB/view?usp=sharing
ppt: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4XeYqjOAbPxAs1q8QYpliFNrUSAUUTB/view?usp=shar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