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慶典過後 河道滿是垃圾、神像和花束
南亞大型宗教節日的環境影響越來越顯著。就在上個週六,一年一度的印度教慶典結束後,德里一條主要河流充斥著祭祀用的鮮花、塑膠垃圾、碎片和數百尊泡水的神像。
此外,去年11月排燈節期間,印度半島各地施放數千個煙火,空氣污染之嚴重,連德里的學校和建築工地都被迫關閉。去年孟加拉「宰牲節」(Eid al-Adha)期間,首都達卡大雨和排水不良加上成千上萬動物被宰殺,街頭出現「血流成河」的景象。
歡慶女神節 浸禮儀式污染河流
在「杜爾加女神節」(Durga Puja)期間,印度半島各地的印度教徒為慶祝杜爾加女神戰勝水牛惡魔Mahishasura,舉行為期十天的大規模浸禮儀式。
9月30日這天,印度教信徒們一如往年,載著無數個造型精巧的杜爾加女神像——通常描繪為有10隻手臂並騎著一隻獅子——在城市和鄉村間遊行,最後將神像投入水中,象徵著女神返回神話中位於凱拉什山家的家。
但慶典結束之後,河道上總會遍佈碎片、垃圾和鮮花,尤其是在德里這種人口密集區,其主要河流亞穆納河(Yamuna)已經是印度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節日慶典無統一管理 法院禁令也失效
印度法院試圖禁止將非生物降解材料(如石膏)製成的神像丟到水中,以減輕環境負擔。在德里等多個城市,只能在河道設有圍籬的特定地區進行投水儀式,以防止垃圾流入環境。
但是,致力於立法控管宗教儀式的環保律師烏帕德希亞(Sanjay Upadhyay)表示,印度首都法院的命令鮮少被落實。烏帕德希亞說,「沒有機制去檢查神像是否可生物降解,或是在投水儀式前是否確實去除了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此外,杜爾加女神節後的清理工作也缺乏統一協調和管理。
投水儀式的歷史至少可回溯至14世紀,但是烏帕德希亞表示,現代儀式的規模絕對超越了亞穆納河所能負荷。「這完全是數字的問題。我們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德里是一個龐大的地方。這儀式規模龐大,卻幾乎沒有被管理。」他說。
上個月,紀念印度教象頭神的10天節日也在亞穆納河舉行投水儀式。
心得:這個新聞顯現的問題在於傳統宗教習俗與環境保育觀念的衝突,宗教是許多人精神上的寄託,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但許多的宗教活動卻造成環境過度的汙染,這難道真的是宗教要帶給我們的嗎?筆者的家鄉在宗教信仰跟民俗活動都蓬勃發展的屏東東港,每三年有一次迎王祭典(王船祭)的活動,每五年也有一次媽祖繞境,每次這些祭典進行時,都會湧入相當多的人潮,家家戶戶也都會擺香案跟供品,而繞境隊伍走到哪鞭炮就放到哪,隊伍裡的香菸和飲料食物也都是不斷供應,製造了許多垃圾跟空氣汙染,最後王船也是要燃燒送往海裡,雖然這樣的活動確實可以聯繫人之間的情感,也讓人們心靈上有寄託,我不否認它存在的價值,但今日地球嚴重汙染的同時,我認為也應該思考環保的價值,或許不要施放那麼多的鞭炮,垃圾也不要亂丟至地上......就可以讓土地稍微喘口氣。
政二A 洪郡澤 05114156
時間:2017.10.6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