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第四次大事記

搶救生物多樣性 WWF呼籲以昆蟲、藻類餵養牲畜

政三B 林憶珊 04114290
時間:2017.10.16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第六次大滅絕正在發生,有人提倡吃蟲救地球,不過多數人仍不敢嘗試。食用以昆蟲餵養的牲畜,或許是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就提出構想,讓農場動物改以昆蟲和藻類為食,如此將有機會阻止大量森林砍伐以及水和能源的浪費。

圖片來源: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WWF建議以昆蟲取代畜牧飼料。圖片來源: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挽救生物多樣性 就從飼料開始

據英國衛報報導,WWF食品政策經理威廉姆森(Duncan Williamson)在倫敦的滅絕和畜牧(Extinction and Livestock)研討會上表示:「我們英國人對於吃昆蟲接受度不高,但我們可以用昆蟲餵養牲畜。在可預見的將來,動物飼料需求將會提高,而藻類和昆蟲可在目前的畜牧系統中作為替代品。」
根據WWF發表的會議報告,為了工業化畜牧動物,種植、捕撈而來的飼料包括大豆、玉米和魚類,是以很低的效率在消耗全球資源。理查森(Katherine Richardson)指出,地球永續發展的九大先決條件,我們已經破壞了四個,都跟農業活動有關。理查森是受聯合國委託報告永續目標的15名專家之一。
威廉姆森說,許多企業認為公眾不關心或不了解飼料問題。「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企業曾經說過,他們的客戶不在乎飼料,因為飼料跟吃下肚的東西關係太遠了。他們不關心畜牧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他們認為英國的生物多樣性很豐富。」但威廉姆森指出,「密集的農業對生物多樣性有全球性的影響,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首要原因。」

WWF啟動「Project X」 推永續替代飼料

以昆蟲和藻類當飼料所消耗的土地和資源較少。一家公司Entocycle以吃廚餘的黑水虻製作飼料;要生產等量的藻類和大豆,藻類所需的土地面積遠小於大豆,而且營養更好。
WWF分支專案Project X人員沃凡登(Kate Wolfenden)指出,替代飼料已經發展多年,仍然比穀物和大豆飼料貴得多,也還沒達到具有影響力的規模。不過這個市場正逐漸成熟,Project X的Feed-X替代飼料計畫旨在2020年前,讓全球10%畜牧業承諾大規模採購永續替代飼料。
但理查森說,事實上,整個糧食系統都需要轉型,「這個時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令人興奮的時刻,一個大轉型時期,」她在會議上指出,過去我們曾經意識到必須要訂定地方、區域和國家層面的規範解決浪費的問題,「現在我們意識到必須以全球觀點管理全球資源。」
會議組織者之一、世界關懷農業組織(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主管林柏瑞(Philip Lymbery)曾呼籲訂定聯合國糧食和農業公約。「我們希望這次會議成為全球對話的起點。科學家們警告,我們正經歷恐龍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而目前的生物多樣性喪失,絕大部分是我們生產食物的方式所造成。」
林柏瑞說,召開這次會議的部份原因是慶祝CIWF 50歲,「我們不打算慶祝100歲生日。我們要在那之前終結工業化農業。」
心得:因為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造成的氣候變遷使得目前正在發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這也是現代人第一次真正經歷的物種大滅絕,具體表現為大量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而科學家們擔心,以目前的速度,地球上75%的物種可能會在兩代人的時間內消失無蹤。對於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我現在才知道目前我們正在經歷第六次的大滅絕,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然而世界自然基金會提出以昆蟲或藻類取代畜牧飼料,對於一般人民想法,真的比較不在意畜牧業的飼料問題,讀完這篇才瞭解到原來農業對於生物多樣性是全球性的影響,而也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首要原因。所有的產業對於地球都是息息相關而且相互影響的,作為地球上的我們,能做的是否就是從身邊做起才能影響到所有人甚至到全世界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