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第一次大事記


29-9-2017大事記

工二B 陳朗逸 05116271

2017/09/19 環境資訊中心


45年來首次 雪豹從瀕危名單降級 族群仍「易危」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45年來首次重新調整雪豹的保護等級,從瀕危(endangered)降級成易危(vulnerable)。保護等級調整後,將由五位國際專家進行為期三年的評估。

不過,雪豹信託組織「Snow Leopard Trust」反對IUCN的決定。該組織認為評估工作太過粗糙,並準備發起連署,要求IUCN恢復雪豹的瀕危保護等級。

雖然雪豹仍面臨獵物減少和盜獵的威脅,根據統計,其野外數量超過瀕危門檻2500隻,達到近4000隻,有些專家甚至樂觀統計高達1萬隻。

瀕危門檻除了野外數量少於2500隻,還要兩代數量減少速度超過20%。根據IUCN修正後的資料,雪豹可能從未達到這樣的標準。此外IUCN更新資料也顯示盜獵的風險下降。

過去數量統計有誤差的部分原因是雪豹在喜馬拉雅地區的棲地範圍太大。科學家僅能針對一塊180萬平方公里、跨亞洲12國的高山地區進行調查。

野生動植物保育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雪豹計畫協調人、參與跨團隊評估工作的札勒(Peter Zahler)坦言研究相當困難,「必須在全世界最不宜人居、最偏遠的山區從事繁重的工作。」隱藏式攝影機和衛星定位等新技術出現後,才有較豐富的雪豹位置與活動範圍資訊。

有利雪豹存續的改變包括保護區數量增加,以及地方社群保護雪豹免於盜獵的工作有所進展。

雪豹保育組織「Snow Leopard Conservancy」團隊成員傑克森(Rodney Jackso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地方社群也努力以搭建獸欄的方式保護牲畜,以免雪豹偷吃牲畜,造成牧民報復。

儘管保護等級降低是個好消息,札勒警告,我們不應該對雪豹的未來過度樂觀自滿。「雪豹現在屬易危、不再是『瀕危』並不代表牠們處境安全。」札勒說,「要讓大型掠食者消失並不難,這件事在世界各地一再發生。」

不過,自1981年起就致力於保護雪豹的雪豹信託組織「Snow Leopard Trust」反對IUCN的決定。

該組織的一篇部落格文章批評,只有2%的雪豹棲地有經隱藏攝影機或基因分析等可靠工具調查,而且有限的可靠數據過度集中在高密度地區。保護等級改變後的評估工作也沒有修正這些資料偏誤,還使用「問人們覺得當地有多少雪豹」這種方式進行調查,根本不科學。

雪豹信託正在準備一份連署,要求IUCN恢復雪豹的瀕危保護等級,並與當地社群合作蒐集更準確的雪豹數量資料。

心得:

當我看見篇報導,心中感到的不是恩惠,不是歡喜,而是悲傷

份喜悅真,問本是因我們而獵殺、環境污染郊野發展...我們不應感到喜悅,因為這不是補賞,更不是警醒下一代,而是責任。身為生存在同一土地上的生物,由同一位母親孕育的後裔,和平共存不是基本?
土地是起源之地,命之根,若是本份都無法做好,不應追求權力、技、外界,這些「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