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第十五次大事記

環團為「極度瀕危」禾花雀扣腳環 追縱遷徙路線分析死因

日期:2018/01/05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政二A 孫筱棠 05114157

花雀每年夏季由俄羅斯西伯利亞出發,往南遷徙,期間於9月至11月途經香港,逗留約5天,再往南飛向東南亞避寒。為了更準確掌握禾花雀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慣,香港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於今年起在塱原設網捕鳥,為撞上網子裡的禾花雀度高磅重,再扣上腳環,然後放生。
香港觀鳥會主席劉偉民解釋,工作得到漁護署支持,禾花雀腳上分別會扣上兩個腳環,黃色腳環記錄途經香港的禾花雀的數量,銀色腳環則寫上國際編號,方便雀鳥遷移到其他地點時,當地觀鳥者可以辨認其飛行路線。
今年9月底至11月期間,環誌活動已捕捉到22隻禾花雀。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指,現時西伯利亞和蒙古都有進行禾花雀環誌工作,各國專家曾於去年11月舉行國際會議,研究禾花雀的保育工作,香港則會負責環誌工作及推廣米生產。
工作人員同時繼續於塱原目測經過的禾花雀數量,目測工作於全年進行,每次兩小時。目測工作於06年開始,2014年曾錄得全年最高數量有68隻禾花雀;去年全年最高數量只有17隻,而截至今年12月5日亦只有19隻。許淑君解釋,數量下跌有機會源於族群數量下跌,但強調10年的數據尚未足以分析族群變化,仍需繼續觀察。
                               
心得:
有許多動物被列為瀕臨絕種的物種而切以復育保護,但是有些物種卻因知名度不夠,僅管瀕臨絕種卻無人關懷,十分可憐。
近年來中國大陸用心復育熊貓,並將其視為「國寶」。但實際上熊貓的數量早已不是如此岌岌可危了,被捉來食用的禾花雀數量是如此稀少,已低於二十隻,卻鮮少有人關懷。不禁令人疑惑,是不是因為「熊貓外交」的價值遠高於復育禾花雀後所帶來的效益呢?
若是要以此作為標準,那也太過利益化動物保護的行為了,值得大家深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