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級:政三B
姓名:黃彥誠
學號:04114252
營建署統計北市違章拆除率3.36%,宜蘭何時拆違建?縣府:沒有回應
時間:2017.11.30
出處:上下游
連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3289/
內文:
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日前接受《上下游》專訪時曾表示,「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數字,台北市今年1-9月已經拆了3.36%的違建,陳金德是否會把宜蘭違規全部拆掉?宜蘭縣政府對此表示:「沒有回應」。
宜蘭縣議員薛呈懿:身為縣長不應亂喊數據
針對陳金德「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的論述,宜蘭縣議員薛呈懿表示,「可以理解縣長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但是身為一個縣長這樣亂喊數據並不合適,而且不論台北市今天違建拆了多少或都沒拆,都不應該影響宜蘭要不要拆的態度。」
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洪箱則說,「我覺得那個人(陳金德)講話不能信,為什麼要跟台北比?陳金德只是拿台北當保護傘。」
薛呈懿表示,「陳金德對於農民土地財產權益的論述有它的道理在,但我認為作為縣長,他不應該把目光狹隘的放在土地財產權,應該放在整個農業產業、社會,去看土地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未來發展性,再來去談整個農業措施對策。」
薛也說,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嚴峻問題,所有國家都開始注重如何保護資源,像是水、空氣、糧食等,「只有宜蘭到現在還把糧食用地不斷變成一次性利益的建築用地,就只能賺這次,房子蓋下去就沒有其他作用了,改善農業狀況才是根本」薛表示,「縣長說稻田如果這麼珍貴為什麼沒人要,但他有什麼本事講這句話?政府就是害稻田價格變低的人」政府應該要去輔導農民,扶植整個農業產業。
洪箱:這一代的農民有土地賣,下一代要靠什麼?
洪箱也表示,農民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必須賣土地,政府也有責任,「這一代的農民有土地賣,那下一代呢?他們要靠什麼?如果可以誰想賣地?賣地是很無奈的事」,這些農民會窮,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問題,一直打壓農民,甚至滅農,而且宜蘭現在土地價格一公頃三千多萬,這都是政府把土地價格炒熱,實際農民真的不貪心,只求溫飽就好。
對於陳金德提出農舍不應該是唯一配置而是最適配置,薛呈懿表示,「縣長指的合理是什麼?」農舍就是為了務農、農業所需而興建的房舍,「我們認為的合理性,應該是為了讓農業更好的合理,農舍臨路臨側才能保有最完整耕地面積,如果移去其他地方就是要做非農業使用,我們看到太多違規樣態都是這樣,以農用之名行非農業之實。」
薛強調,宜蘭縣政府臨路臨側方案說法,非常站不住腳,只要踩在「為農業發展而談」都不是那麼回事,如果談的是房地產,那或許就是陳金德這樣的說法,兩者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心得感想:
宜蘭自2006年雪隧通車後,豪華農舍的問題就日趨嚴重,近期新舊任縣長在農舍問題的看法落差,更讓此爭議浮上檯面。前縣長林聰賢自2009年上任後便不斷試圖解決此問題,對此,宜蘭縣政府於2015年4月,修訂《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自治條例,其中第五條規定「農業用地整體配置農舍用地面積應為矩形區塊,一側應臨接道路,一側應臨接地界線。」而此條例之概念於9月時,為農委會進一步採用,在農委會跟進修法並行文給各地方政府後,11月農業處公告廢止《宜蘭縣興建農舍申請人資格及農舍建築審查辦法》,農舍審查、農民資格認定等標準,均回歸中央法令。
另外,也從林聰賢縣長也以房屋稅為手段,對非農用之農舍課以高稅額,但此舉加上先前的措施,使得地方民意機關、地主反彈。而在林縣長轉任中央後,新任代理縣長陳金德,則表示違規農舍加倍課徵房屋稅不適法,將加計利息退還給人民,並認為規定農舍只能蓋在「鄰路、鄰側」卻缺乏法律規定或法律授權,此規定是違法違憲。此舉也引發外界諸多批評,認為陳金德代理縣長是為了放寬農舍限制鋪路。農委會也反駁,認為限制農舍於法有據,地方不得抵觸中央法令。這場中央與地方、舊任與新任、限制與開放之間的角力,似乎還沒有解套。
不論現行法規是否恰當,面對我國農業面臨糧食自給率逐漸降低,優良農地被工廠、農舍所佔據,三缺(缺工、缺地、缺錢)等問題,更應該堅守維護農業的立場,非法農舍的問題勢必要解決,這個方向是無庸置疑的,但每當我們口口聲聲要維護農業的價值,卻始終無法好好善待這塊土地。農業對社會的「價值」,並非可用農舍的「價格」加以取代,宜蘭縣政府必須嚴正面對此一事實,舊有的手段若有瑕疵確實需要改進,但同時也要有更佳的替代方案,而不是放任錯誤的現象繼續造成危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