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第二次大事記

政二B 陳彥廷 05114252


印度教慶典過後 河道滿是垃圾、神像和花束

時間:2017年10月06日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南亞大型宗教節日的環境影響越來越顯著。就在上個週六,一年一度的印度教慶典結束後,德里一條主要河流充斥著祭祀用的鮮花、塑膠垃圾、碎片和數百尊泡水的神像。
此外,去年11月排燈節期間,印度半島各地施放數千個煙火,空氣污染之嚴重,連德里的學校和建築工地都被迫關閉。去年孟加拉「宰牲節」(Eid al-Adha)期間,首都達卡大雨和排水不良加上成千上萬動物被宰殺,街頭出現「血流成河」的景象。
Public.Resource.Org(CC BY 2.0)
印度教杜爾加女神節(Durga Puja)。圖片來源:Public.Resource.Org(CC BY 2.0)

歡慶女神節 浸禮儀式污染河流

在「杜爾加女神節」(Durga Puja)期間,印度半島各地的印度教徒為慶祝杜爾加女神戰勝水牛惡魔Mahishasura,舉行為期十天的大規模浸禮儀式。
9月30日這天,印度教信徒們一如往年,載著無數個造型精巧的杜爾加女神像——通常描繪為有10隻手臂並騎著一隻獅子——在城市和鄉村間遊行,最後將神像投入水中,象徵著女神返回神話中位於凱拉什山家的家。
但慶典結束之後,河道上總會遍佈碎片、垃圾和鮮花,尤其是在德里這種人口密集區,其主要河流亞穆納河(Yamuna)已經是印度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節日慶典無統一管理 法院禁令也失效

印度法院試圖禁止將非生物降解材料(如石膏)製成的神像丟到水中,以減輕環境負擔。在德里等多個城市,只能在河道設有圍籬的特定地區進行投水儀式,以防止垃圾流入環境。
但是,致力於立法控管宗教儀式的環保律師烏帕德希亞(Sanjay Upadhyay)表示,印度首都法院的命令鮮少被落實。烏帕德希亞說,「沒有機制去檢查神像是否可生物降解,或是在投水儀式前是否確實去除了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此外,杜爾加女神節後的清理工作也缺乏統一協調和管理。
慶典結束後,亞穆納河上布滿垃圾。圖片來源:Public.Resource.Org(CC BY 2.0)
投水儀式的歷史至少可回溯至14世紀,但是烏帕德希亞表示,現代儀式的規模絕對超越了亞穆納河所能負荷。「這完全是數字的問題。我們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德里是一個龐大的地方。這儀式規模龐大,卻幾乎沒有被管理。」他說。
上個月,紀念印度教象頭神的10天節日也在亞穆納河舉行投水儀式。
心得:
由於人類信仰的關係,所以在世界各地都存在著許多古老的宗教儀式、祭典,雖然這些儀式的意義與內涵、進行方式都不盡相同。但是部分儀式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共通點,那就是對環境的傷害。中國傳統佛道教的焚燒香與紙錢、對動物進行放生,印度教與回教似乎也有相近的儀式。長期下來,造成空氣汙染與水質汙染,放生更是造成生態的浩劫。比原生物種更強悍的外來種不只搶奪原生種的棲息空間,某些外來種甚至進一步殺害弱小的原生種,導致物種的單一化。
而環保署為了減少民眾焚燒金紙對環境的傷害,推行紙錢集中焚燒的辦法,雖然最終目標仍是不燒紙錢。依環保署統計,紙錢集中焚燒的數量從92年約260公噸,提高到95年約2700公噸,僅僅4年之間就有10倍的成長量,成效良好,對於空氣品質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幫助,民眾已普遍認同此種做法。在勸導之餘也祭出罰則,如:露天燃燒紙錢是違法行為,有污染事實且經查獲者,可處行為人(屬個人行為者)新台幣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罰則並不輕。
希望對於傳統信仰,大家可以抱持著心誠則靈的看法,既可以保護環境又能淨化空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