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第十次大事記


05114223政二B吳芷妤

新聞出處:上下游中心
時間:2017/11/30
記者:劉怡馨


營建署統計北市違章拆除率3.36%,宜蘭何時拆違建?縣府:沒有回應


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日前接受《上下游》專訪時曾表示,「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統計數字,台北市今年1-9月已經拆了3.36%的違建,陳金德是否會把宜蘭違規全部拆掉?宜蘭縣政府對此表示:「沒有回應」


宜蘭縣議員薛呈懿:身為縣長不應亂喊數據

針對陳金德「台北拆百分之一的違建,我宜蘭就拆違規給你們看」的論述,宜蘭縣議員薛呈懿表示,「可以理解縣長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但是身為一個縣長這樣亂喊數據並不合適,而且不論台北市今天違建拆了多少或都沒拆,都不應該影響宜蘭要不要拆的態度。」

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洪箱則說,「我覺得那個人(陳金德)講話不能信,為什麼要跟台北比?陳金德只是拿台北當保護傘。」


薛呈懿表示,「陳金德對於農民土地財產權益的論述有它的道理在,但我認為作為縣長,他不應該把目光狹隘的放在土地財產權,應該放在整個農業產業、社會,去看土地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未來發展性,再來去談整個農業措施對策。」
薛也說,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嚴峻問題,所有國家都開始注重如何保護資源,像是水、空氣、糧食等,「只有宜蘭到現在還把糧食用地不斷變成一次性利益的建築用地,就只能賺這次,房子蓋下去就沒有其他作用了,改善農業狀況才是根本」薛表示,「縣長說稻田如果這麼珍貴為什麼沒人要,但他有什麼本事講這句話?政府就是害稻田價格變低的人」政府應該要去輔導農民,扶植整個農業產業。

洪箱:這一代的農民有土地賣,下一代要靠什麼?


洪箱也表示,農民沒有辦法養活自己必須賣土地,政府也有責任,「這一代的農民有土地賣,那下一代呢?他們要靠什麼?如果可以誰想賣地?賣地是很無奈的事」,這些農民會窮,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問題,一直打壓農民,甚至滅農,而且宜蘭現在土地價格一公頃三千多萬,這都是政府把土地價格炒熱,實際農民真的不貪心,只求溫飽就好。
對於陳金德提出農舍不應該是唯一配置而是最適配置,薛呈懿表示,「縣長指的合理是什麼?」農舍就是為了務農、農業所需而興建的房舍,「我們認為的合理性,應該是為了讓農業更好的合理,農舍臨路臨側才能保有最完整耕地面積,如果移去其他地方就是要做非農業使用,我們看到太多違規樣態都是這樣,以農用之名行非農業之實。」
薛強調,宜蘭縣政府臨路臨側方案說法,非常站不住腳,只要踩在「為農業發展而談」都不是那麼回事,如果談的是房地產,那或許就是陳金德這樣的說法,兩者出發點完全不一樣。


心得:
政府在政策上面的實施,應該都從人民的角度出發,新聞中談到農業土地的問題,有太多的政府認為把土地轉換投資房地產或是建設其他的公共設施,這聽起來是好的,但實際上,將農民一生的資產以低價買來,使他們沒有維生的工具或是農田,就算拿去建設公共設施,也不會讓人民有多大的滿意度,也要思考建設這個設施是否有成效,新聞內容主要是針對陳金德在訪談上提到的宜蘭違規跟台北違建,兩者怎麼和為一談,也是令我好奇的部分,要是今天可以隨意如此這樣講話,我們要有地方政府幹甚麼,地方政府變得像是用來跟別人角力的工具,而不是為人民努力的行政機關。未來的趨勢將會朝農業發展,我認為事有可能也是必然的,因為面對未來的環境問題,或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糧食不足,這時農田就成了大家的救命糧食,要是不在現在為農業盡一份心力,要等何時呢?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第十次大事記

中火首次遭核減 中市府砍24%生煤使用量


時間:2017/11/30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對於台中火力發電廠第二次送審的9部燃煤機組操作許可證展延申請,台中市環保局今天(29日)宣布,中火全廠10部機組生煤許可總量一次刪減500萬噸,剩1600萬噸,減幅達24%。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上午在市府台灣大道市政大樓召開記者會,由環保局長白智榮主持,對中火9部燃煤機組操作許可證展延申請第二次送件,宣布審查結果。
中火於11月6日首次提出第1至8號機與第10號機等9座機組的許可證展延申請案,因對生煤減量的要求隻字未提,環保局於13日宣布全數退件,並強調「減煤」、「減排」及「具體減量期程」等三大審查原則,要求中火確實依照台中市管制生煤自治條例相關規範及審查原則進行修正,限期30日內完成補正後再行送審。
白智榮指出,環保局於24日接獲中火補正資料,雖已補充階段性目標,但提出的許可量減煤比率僅15%,與4年減4成的目標有落差;環保局考量國家電力發展規劃及台電電力調度特性等多方因素從嚴審查後,決定逕行核定,中火全廠10部機組生煤許可總量由每年2100萬噸刪減500萬噸,剩1600萬噸,減量約達24%,減幅近1/4,創下中火建廠歷年來首次遭核減生煤的紀錄。

心得:近日全台面臨空污,中部以南更是所有測站幾乎達到「紅色有害」等級,對全民都有影響。然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確認,台中以南已經達到《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一級預警,環署已經啟動相關機制,授權地方政府可以管制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大貨車行駛特定區域,學生也要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室內上課得適度關閉門窗等。台中火力發電廠是台灣主要火力發電,亦為空污最嚴重之地區,中火電減碳對空污影響是很好之改變,但是否有相關政策去穩定電廠供給率也是很大的問題,還有中火的機組未來是否能更新,對於未來再生能源轉型時,能否有改善空氣品質的機制,也是未來要關注的方向。

第九次大事記

除北市 西台灣全陷空污紅害 興達、中火無法降載


出處:環境資訊中心
時間:2017/11/29

29日西台灣除了台北,全面臨空污,中部以南更是所有測站幾乎達到「紅色有害」等級,對全民都有影響。不過卻因為氣候炎熱用電吃緊,燃煤大戶興達、中火發電廠目前不能降載。且雖然已達一級預警機制,目前尚無傳出任何地方政府要禁駛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大貨車。

環保署空保處長蔡鴻德確認,上午台中以南已經達到《空氣品質嚴重惡化緊急防制辦法》一級預警,環署已經啟動相關機制,授權地方政府可以管制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大貨車行駛特定區域,學生也要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室內上課得適度關閉門窗等。

1129
29日上午西台灣多縣市空品出現「紅害」,對全民健康有影響。取自環署空品資料。
蔡鴻德表示,高屏地區從前一日就已有部分測站出現紅害,甚至是全民非常不健康的「紫爆」,因此要求台電降載高雄興達電廠從29日凌晨0時至上午7時,共計降載850MW。29日上午高雄空污仍持續加劇,但卻因為氣候炎熱,全國用電備轉容量僅6.2%,因此台電表示,無法讓興達電廠繼續降載,台中的火力發電廠也並未降載。
面對這樣的窘境,蔡鴻德表示,待台電離峰用電充裕時將協調降載,另環署也已協調國營企業啟用最佳污染防治設備減少排污。
蔡鴻德說,29日上午已通知台中以南的地方政府啟動指揮中心,依照預警一級制度執行,包括嚴格禁止露天燃燒行為,加強道路掃街,同時清查稽核縣市的大型工廠,必須配合檢污減量或減排10至20%。
此外,一級預警機制,有授權地方政府可以管制二行程機車及老舊柴油大貨車行駛特定區域,但目前並無任何縣市政府有打算啟動禁駛。另透過教育單位聯繫各級校,學生要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室內上課得適度關閉門窗等措施。

心得:台中火力發電廠為台灣主要發電廠,亦是空汙最嚴重之地區。近幾天對於空污影響對於中南部地區是嚴重的狀況,但對於影響空污最嚴重的火力發電廠卻沒有任何調適,其之前有一篇報導中講到,台中市長希望能用更環保的機器去發電,但是台電卻不願意行動,這也表示其實上位者的想法跟執行者其實是很不同的,這樣廢核後的發電動能來源一定都會較仰賴於火力發電,若台電不配合更新機組,這在發現與實行綠能轉型時的必要過程中,卻沒有可以更加改善空污的品質,因為機器排放的污染還是很多,這也是一個在再生能源轉型的過渡時期,我們將會面臨的問題。在面對近日的空污影響,我認為火力發電廠對於空污影響這轉型的政策是有必要加緊腳步,而並非針對預警時才有配套措施,真正的問題在於火力發電廠政策的改變,並非這些配套措施。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第十次大事記

政二A 05114152 王瑄襄

彰化航道外七離岸風場過關 環團憂蝙蝠面臨三成死亡威脅

作者:賴溫狠
出處:http://e-info.org.tw/node/208687
日期:11/27
環署27日通過離岸風機「大彰化」四案、「海鼎」三案的環評初審。今次審完彰化外海所有風機案,不但航道外的九案皆通過初審,航道內外的合計14個風場總計16案中,除了「彰濱外海」已經撤案、福海退回小組重審,其他都已經取得初審過關。彰化外海有全台最多的風場,未來將是離岸風電的重鎮。
除了個案的環評承諾外,小組也對經濟部能源局提出幾項共通性的建議,包括這些案子將來建立第三方監測與觀測機制;對不只漁會的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公共利害關係者後續溝通、與提出權益補償;明年3月的春季鳥類調查完成後,需共同提出環境影響調查報告,並送審,並藉此再次確認風機之間留給鳥類的飛行廊道位置。
另外,關於目前國內對水下文資考古、蝙蝠遷徙研究等,也將藉著風場開發而受到重視。今次審查,也是第一次討論起,蝙蝠有可能面臨風機撞擊危機,環團指出有國際的研究論文顯示,蝙蝠遇上風機,可能最高有三成的死亡機率。

DSC02329
環署27日通過離岸風機「大彰化」4案、「海鼎」3案的環評初審,賴品瑀攝。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補充,在進入大會確認以前,將會就工程噪音做出統一的規範,例如施工時間可能訂在日落前兩小時不再展開新工程、噪音限值可能訂在SEL160dB,並打算對曾發現母子對鯨豚等生態更敏感的地段,提出更嚴格的限值,也有可能再要求這些風場再退縮。這些都還將由環署進行內部討論,並在大會時修正,之前陸續通過初審時每個個案並不統一的環評承諾。

航道外七案過關 環團憂生態調查不完整 

大彰化開發者為從丹能改組的「沃旭能源」、海鼎則是上緯所送件,由於兩者條件類似,得到的意見也相當類似。小組要求補充包括施工噪音、補充東西向鳥類遷徙資料、鳥類撞擊分析與對策、漁業資源背景調查資料、減碳效應評估、風機因災害發生傾斜等影響時的緊急處理、施工時柴油引擎空污排放抵減等。環委劉昌益更要求若有水下文資目標物出現卻無法確認時,業者應該調整風機設置。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則指出,在國際學術論文中看到風機與蝙蝠撞擊的資料,提醒最嚴重可能造成三成左右的傷亡。施月英表示,他本人與蝙蝠學會,都發現在陸域風機周遭,遭撞擊而死亡的蝙蝠屍體甚至比鳥更多,且他也聽聞漁民表示,曾在外海目擊蝙蝠飛行,都顯示蝙蝠可能有面臨撞擊風機的危險。
雖然目前台灣還沒有學者進行相關調查,也沒有相關的資料,但施月英仍提醒注意這個問題。雖然無法要求個案的業者調查,不過小組要求能源局將來應負責相關的調查。
施月英表示,不管是白海豚對噪音的容忍能力,或是蝙蝠、鼠海豚、以及石首魚的生態、行為與棲地範圍,其實目前的調查都仍不夠完整,甚至國外也有鯊魚因為電磁波干擾,而去咬電纜的案例發生。又例如風機運轉時的低頻噪音將如何擾動西部海岸的生態環境,業者留下的鳥類飛行廊道適合真是鳥類需要的,都還沒經過完整的調查與驗證,卻要一口氣開發彰化那麼多風場,這都是讓環團很不放心的部分。

離岸風機審查進入尾聲 剩四案補正中 

西海岸的離岸風機案,目前僅剩下桃新、台海桃園WIN、新北離岸與福海還在審查。台海桃園WIN與新北離岸都面臨與航道規劃衝突的局面而案情不樂觀;桃新則因可能衝擊石滬、牽罟等當地獨特的漁業文化,還在補正中。

DSC02337
截至目前曾進入環評審查的離岸風機案列表與位置圖,彰化為最大宗。翻設環署資料。
在彰化外海的風機部分,航道外有編號11到19總共九個風場,分別由大彰化、海鼎、海龍三家業者送審,因為位置相鄰環署以併案、同日審查的方式處理,並陸續通過初審。
航道內則有26到29號風場屬潛力場址,陸續在業者自行退縮避開白海豚棲地後過關,其中27、28風場,更同時有本土力麗集團、台汽電公司聯手,及外資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看上,在10月中同日雙雙過關,取得能源局甄選資格。
另有非屬潛力場址的彰化外海風機案,西島、福海一期、離岸一期都已通過。德商達德的「彰濱外海」案選上彰濱工業區外海,卻面臨全區落在白海豚棲地的局面,因此在七月底就已自行撤案。福海雖屬第一階段風電「示範獎勵」業者,兩支示範風機也已經運轉,但二期卻面臨衝擊白海豚棲地,一度遭小組建議打入二階環評,不過在業者主動退縮範圍後,目前重回小組審查。

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第九次大事記

等公車吸空污 研究建議讓站牌遠離十字路口


時間: 2017/11/24
出處:環境資訊平台
連結:http://e-info.org.tw/node/208621

「等公車的地方通常是城市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的地方,靠近十字路口處,汽車、卡車和公車不斷停下來又加速,噴出高濃度的有害廢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教授鮑爾森(Suzanne Paulson)發現了等公車的空污隱憂。
在許多城市,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其他國家,等公車都可能需要15到25分鐘,甚至更久。鮑爾森主導的研究顯示,讓公車停靠站遠離十字路口,可顯著減少乘客接觸到的空氣污染。
美國洛杉磯公車。圖片來源:Ian Freimuth(CC BY-NC-ND 2.0)
美國洛杉磯公車與等車民眾。圖片來源:Ian Freimuth(CC BY-NC-ND 2.0)
鮑爾森說:「廢氣中含有氣體和大量超細顆粒,這些顆粒基本上不受環保局的管制,因為EPA以重量管制懸浮顆粒,而這些顆粒重量很輕。我們的測量顯示,交通相關的污染物濃度在十字路口附近達到峰值,並隨著距離而急劇下降。」
他的研究團隊指出,只要將公車和輕軌站點從繁忙的十字路口移開120英尺,乘客接觸到的污染物可大大減少。他們的研究在本月稍早刊登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
研究人員使用配備專門儀器的零排放車輛來測量超細顆粒和其他排氣管排出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他們在洛杉磯和周邊地區的幾個街區進行測量,包括洛杉磯市中心、比佛利山莊和聖蓋博山谷。
研究時段包括2013年夏季進行到深秋,為期15天,以及2014年夏季四天多。研究人員駕車於早上和下午時段,在十個有交通號誌的交叉路口之間來回開,共計1744趟,每秒鐘進行一次測量。
主要作者、韓國釜山大學環境大氣科學助理教授Wonsik Choi說:「接著,我們將每個十字路口的資料合併和分析,建立高解析度的污染物濃度地圖。」研究人員計算了如果停靠站位於離十字路口較遠處,等車乘客會吸入的超細粒子和其他交通相關污染物數量。
同時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環境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成員的鮑爾森說:「除了交通流量最小的區域外,這個作法能大幅減少其他區域等車乘客接觸的空污量。」鮑爾森強調,在交叉路口附近,垃圾車和其他大型車輛起步和止步時,會噴出更多的廢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道路污染物濃度一般在交叉口±30公尺內達到峰值,接著隨距離急劇下降。如將站牌設在距離十字路口40-50公尺處,可以顯著減少暴露於超細顆粒的機會。
交通工程師認為,公車站位於十字路口之後交通流量會更好,也就是說停車機會可減少,如此也可以改善空氣品質。
研究人員表示,在都會區,將公車站稍微遠離十字路口,可以減少等車者呼吸到的空氣污染,只要不要遠到開始接觸到下一個路口的污染。
心得:
都市中的空氣品質是我們常常忽略的事情,很多時候在我們不經意都會吸入很多廢氣。這篇文章非常有趣,提到可以利用一些設置的小改變增加人們的健康,但是這樣的改變對於一些趕時間的人們或許是效益較小的選擇,畢竟要再多花時間去完成相同的實情對他們不太划算。所以我認為真的要做這樣的設置改變還是有困難度的。

第九次大事記

等公車吸空污 研究建議讓站牌遠離十字路口

「等公車的地方通常是城市空氣污染相當嚴重的地方,靠近十字路口處,汽車、卡車和公車不斷停下來又加速,噴出高濃度的有害廢氣。」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教授鮑爾森(Suzanne Paulson)發現了等公車的空污隱憂。
在許多城市,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其他國家,等公車都可能需要15到25分鐘,甚至更久。鮑爾森主導的研究顯示,讓公車停靠站遠離十字路口,可顯著減少乘客接觸到的空氣污染。
美國洛杉磯公車。圖片來源:Ian Freimuth(CC BY-NC-ND 2.0)
美國洛杉磯公車與等車民眾。圖片來源:Ian Freimuth(CC BY-NC-ND 2.0)
鮑爾森說:「廢氣中含有氣體和大量超細顆粒,這些顆粒基本上不受環保局的管制,因為EPA以重量管制懸浮顆粒,而這些顆粒重量很輕。我們的測量顯示,交通相關的污染物濃度在十字路口附近達到峰值,並隨著距離而急劇下降。」
他的研究團隊指出,只要將公車和輕軌站點從繁忙的十字路口移開120英尺,乘客接觸到的污染物可大大減少。他們的研究在本月稍早刊登在「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期刊。
研究人員使用配備專門儀器的零排放車輛來測量超細顆粒和其他排氣管排出的污染物,如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他們在洛杉磯和周邊地區的幾個街區進行測量,包括洛杉磯市中心、比佛利山莊和聖蓋博山谷。
研究時段包括2013年夏季進行到深秋,為期15天,以及2014年夏季四天多。研究人員駕車於早上和下午時段,在十個有交通號誌的交叉路口之間來回開,共計1744趟,每秒鐘進行一次測量。
主要作者、韓國釜山大學環境大氣科學助理教授Wonsik Choi說:「接著,我們將每個十字路口的資料合併和分析,建立高解析度的污染物濃度地圖。」研究人員計算了如果停靠站位於離十字路口較遠處,等車乘客會吸入的超細粒子和其他交通相關污染物數量。
同時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環境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成員的鮑爾森說:「除了交通流量最小的區域外,這個作法能大幅減少其他區域等車乘客接觸的空污量。」鮑爾森強調,在交叉路口附近,垃圾車和其他大型車輛起步和止步時,會噴出更多的廢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道路污染物濃度一般在交叉口±30公尺內達到峰值,接著隨距離急劇下降。如將站牌設在距離十字路口40-50公尺處,可以顯著減少暴露於超細顆粒的機會。
交通工程師認為,公車站位於十字路口之後交通流量會更好,也就是說停車機會可減少,如此也可以改善空氣品質。
研究人員表示,在都會區,將公車站稍微遠離十字路口,可以減少等車者呼吸到的空氣污染,只要不要遠到開始接觸到下一個路口的污染。

第九次大事紀

用綠色消費護楠梓仙溪 高市府推薦「濕地明智利用」四業者

日期:2017/11/24
出處:台北訊
姓名: 政二A 孫筱棠 05114157

擁有楠梓仙溪豐富自然資源的那瑪夏區,積極以自然資源發展觀光旅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最近就公告四家具「濕地明智利用精神」的當地業者,鼓勵民眾到此一遊時,無論吃喝住宿都能透過綠色消費維繫楠梓仙溪自然生態!



擁有楠梓仙溪豐富自然資源的那瑪夏。攝影:廖靜蕙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表示,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濕地,位於高屏溪中上游段,是高屏溪源頭發源地。莫拉克風災過後楠梓仙溪濕地受到嚴重的破壞,大量的土石改變了原有的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卻仍有一群人堅持不干擾濕地,適時、適地、適量、適楠梓仙溪溪流性質的方式經營產業,以「濕地明智利用精神」維繫原民文化與溪流的連結。
為支持族人整理及保留在地生活智慧,推廣濕地明智利用產業,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委託顧問公司針對當地業者進行訪調,期望將楠梓仙溪孕育的傳統文化,以及族人與其共生共存的精神融入商品,提供業者示範,並能加入「明智利用」的行列。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訪談,選定「陰唔甜點」、「姊妹小吃」、「深山裡的麵包店」以及「呼頌民宿」等四家業者,將他們使用在地食材及展示、傳統生活方式的體驗規劃、山居生態共生智慧解說、利用原生植物纖維打造擋土牆等明智利用的能力,引薦給台灣社會——到楠梓仙溪飽覽風光之餘,也能透過綠色消費來保育。

返鄉麵包師傅 從自己的土地現採現做美味甜點

陰唔甜點成立不到半年,年輕的麵包師傅黃秋華,為了幫忙家中農務而回到那瑪夏;臉書粉絲頁「那瑪夏瑪雅里保山有善果園」隨著四季運種分享果園現況,香水水蜜桃、山芋頭、野生山愛玉、梅子、紅肉李等,讓人感受到台灣四季的豐富,更令人垂涎。

陰唔甜點麵包師傅黃秋華。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陰唔甜點剛出爐的甜點。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自家的農田是食材最新鮮的來源,這也使得黃秋華能自豪的說,「陰唔甜點中所有的材料,都來自當季食材,新鮮看得到!」他採用混耕種植的食材,不但避免因物種單一化導致病原擴散的風險,更兼顧作物多樣性,使農田得以提供多樣性的生物棲所,穩定濕地周遭生態系。

兼顧永續的食材供應 吃出原住民食材智慧

由那瑪夏雙胞胎姊妹Alas(妹妹)和Abas(姐姐)經營的姊妹小吃,處處感受到原住民風格的小巧思,內部擺設大多由老闆夫妻親手布置,空間的打造運用大量的木頭廢材,自己製做、收藏的桌椅、壁畫,桌上的彩繪是孩子畫的,連烤肉爐都是DIY。

姊妹小吃店。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除此之外,桌上的菜餚也充滿原住民風味,運用當地的食材,為遊客們料理屬於那瑪夏風味的餐點;其中炸溪蝦[註1]、涼拌山豬皮、炒山茼蒿、野菜蛋、沙嗚沙嗚(以小米、芋頭及豬肉為主要食材)等,都是在地特色菜餚。為使餐廳顧客可以享用最為鮮美安全的佳餚,姊妹小吃餐廳除了盡量採取當地符合時令的既有野菜,並且在不過量採集的原則下提供餐廳所需的食材。

善用傳統食材的姊妹小吃美食。攝影:鄭璟瀚,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農業局
姊妹小吃在當地原為遊客所喜愛,Abas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運用傳統食材的能力行之有年,高雄市農業局這項作法,讓遊客更了解桌上的美食所代表的永續價值。

深山裡的人文景致 造窯餵飽族人分享旅人

深山裡的麵包店」由達卡努瓦部落Savo帶領下,藉由烘焙融入部落文化,以造窯實踐部落「自給自足」的精神,不但溫暖族人的胃,更為族人帶來了昂首邁步、面對新挑戰的勇氣。

深山裡的麵包店。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Savo致力於將部落食材,如南瓜、薑黃、木薯、山芹菜、樹豆、甜菊等,加入窯烤土司中。不但深受各界喜愛,也逐漸打響名號、建立口碑,因配合部落婦女能空出時間開窯,供應數量控制在部落及生態可持續供應下,網路訂單常需一個月前就下單。
麵包店旁設有「女人的田」,可以看到每種作物中文、布農及卡那卡那富語的標示,除了讓遊客能看到當地的食材,更重要的是讓部落的小孩擁有這一片大自然的教室,並希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給部落的婦女及返鄉的青年,讓族人們能在自己的家鄉安身立命。

深山裡的麵包店提供族人就業機會,也讓部落婦女的本事盡情發揮。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深山裡的麵包店也提供遊程,負責對外聯絡的窗口Ibu表示,遊客可選擇有興趣的行程,例如定點參觀、農事或文化體驗等。例如與河祭有關撈蝦行程,或族人傳統便當Tipi的製作。撈蝦是卡那卡那富人須學會的技能,也與河祭有關,這項行程主要是讓遊客了解卡那卡那富靠溪吃溪的智慧,過程中會教導遊客抓大蝦放小蝦,才不會把溪蝦全吃完。
Tipi就是糯米地瓜飯,除了出現在傳統祭典中,也是過去族人上山工作必備的「便當」。上山工作常須走很長的路,Tipi提供了充足的熱量;又因過去沒有方便的盛具,因此以月桃葉和香蕉葉包裹,吃起來另有風味。

以布農傳統農耕智慧 豐富糧食樣貌兼顧環境安全

無論是族人辛勤耕耘,或大自然提供的豐富資源,都在呼頌度假村中形成一個複合型的田野教室。南瓜、咖啡、愛玉、龍鬚菜、櫻桃、芭樂、波羅蜜、百香果、水蜜桃……等多樣作物在此相遇,而民宿主人孫志恆為了確保水土不會流失,不影響溪流水質,運用就地取材打造出這片農村田園。
孫志恆解釋,早期布農族以耕作小米為主,坡地從事農耕要大角度彎腰既傷身又辛苦。族人於是在緩坡地利用麻竹、芒草、雜枝等製作高約40公分的擋土溝渠;麻竹較堅硬提供擋土的結構支撐,雜枝和芒草的前後排列,提供大小不同孔隙的濾水功能。原民施築擋土溝渠的初衷本為改進人體工學的農耕條件,實質上更兼具擋土濾水的環境功能。

呼頌度假村所營造的田園景緻。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呼頌度假村自然從簡。攝影:鄭璟瀚,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提供
沒有華麗的裝潢,一切自然從簡,是呼頌度假村致力打造的環境。旅人在這裡可以靜下心來,白天時欣賞鳥語花香、聆聽蟲鳴鳥叫;夜晚在星空下與三五好友暢所欲言。
農業局長蔡復進表示,明智利用是濕地保育與在地經濟雙贏之道,複合型作物與運用多樣化原住民民族生物的產業,能永續楠梓仙溪重要濕地的環境及人類的發展。期待透過後續支持與各界的參與,楠梓仙溪重要濕地成為溪流濕地明智利用的典範。
[註1]溪蝦撈捕是當地既有之利用,符合《濕地保育法》規範。此處特別強調業者節制使用的精神,符合永續利用。

心得
人類與環境的共存是我們現在必須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課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的貪婪使環境被嚴重的破壞,而那瑪夏鄉族人與環境的共存共榮也促使台灣人民反思,並學習何為永續發展。
數罟不入洿池(取之有度),深埋在這片土地中。那瑪夏的族人一邊恪守這樣的精神,同時也選擇運用古法捕魚抓蝦,用最僕、簡單、自然的方式耕種作物並將其烹調成美味的佳餚。成為了在這過度繁華與包裝的世界中的一股清流。那瑪夏區的風災當時是如此慘重,現在欲透過綠色消費的方式,一邊進行環境保護、一邊推行觀光產業,相信這樣的產業經營模式務必會帶來一股風潮。

第十周大事紀

全球評比:減碳資優生從缺 台與美、俄並列後段班


哲學系三年級 王貝予 04113057
建立於 2017/11/16
出處:http://e-info.org.tw/node/208488

國際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發表最新減碳評比,台灣今年依舊表現不佳,排名第54名。在56個國家和歐盟間是倒數第七。
目前人在波昂參加COP23氣候大會的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高思齊表示,台灣在化石燃料補貼跟工業電價補貼政策均未調整,未來恐怕仍會持續維持在低段班。
20171116 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國際非營利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15日發表最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圖片提供:高思齊。
德國波昂的第23屆氣候變遷會議 (COP 23)正接近尾聲,現場許多國家都發表了抗暖成功故事,但是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氣候優等生?15日上午公布的最新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18)給出了答案。
20171116 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CCPI 2018主要國家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資料來源:Germanwatch 。表格整理: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倒數第七  跟美、俄並列後段班

德國看守在過去13年間持續發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以顯示各國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動與政策,評比主要依據溫室氣體排放(40%)、再生能源發展(20%)、能源使用(20%)和氣候政策(20%)四大指標。
20171116 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CCPI 2018主要排名。資料來源:Germanwatch
56個國家中以瑞典、立陶宛和摩洛哥得分最高,而韓國、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表現最差。歐盟排名第21。德國和去年一樣排名第22,低於歐盟整體表現,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煤炭。
據德國之聲報導,儘管瑞典因排放量下降和能源結構中再生能源比例高而居榜首,報告作者認為瑞典企圖心仍不足。斯堪地那維亞國家2030年的再生能源目標不足以使全球暖化保持在2°C以下。另一方面,摩洛哥的表現越來越好。這個非洲國家正大力推動再生能源轉型,預計未來幾年排名將會上升。
前三名跟往年一樣從缺,顯示各國的努力都還不夠。台灣排名54,倒數第七,屬於非常差(very low)的後段班,高於美國、澳洲、南韓,低於中國、日本、俄羅斯。

補貼化石燃料、排碳量持續增加  預測將持續待在後段班

台灣除了2009年排名曾經達32名外,歷年表現都偏低,2015年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環保署曾期望排名提升。近年新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提出2025年電力配比要達燃氣50%、再生能源20%、燃煤30%的目標,但今年排名仍在後段。
CCPI台灣歷年排名。資料來源:Germanwatch 。表格整理:環境資訊中心
CCPI台灣歷年排名。資料來源:Germanwatch 。表格整理:環境資訊中心。
高思齊表示,環保署資料顯示排碳量還是持續增加中,《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實施已經二年多,卻看不見具體執行成果。
高思齊預測,未來幾年台灣成績仍然會偏低,主要是因為政府依舊在補貼化石燃料、補貼工業用電,並沒有提出相關政策檢討。而且,燃煤電廠仍在使用能源效率較差的生煤與石油焦。
分析各分項,台灣在再生能源發展趨勢上排名22,國際氣候政策排名27,這兩項表現較優。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降低2℃目標)排名58,人均能源使用(相較降低2℃目標)排名57,是表現最差的分項。
20171116 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台灣整體排名54。各分項成績以再生能源近期趨勢表現較好。資料來源:Germanwatch 
整體而言,今年的排名跟去年出現很大的變化。高思齊表示,主要是因為在水庫興建、土地利用變更和森林(Land use, land-use change and forestry,LULUCF)兩項計算上略作調整。由於許多水庫興建涉及環境破壞,指標在新增再生能源時不再鼓勵新建水庫。不過,這次調整對台灣成績影響不大。

一日無煤 英國的成功故事

英國在CCPI排名第八。2008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減排入法的國家。英國政府氣候變遷特別代表布里奇向德國之聲表示,這對英國的氣候表現有相當幫助,起碼此後英國的能源政策不再取決於首相的心情。
「自1990年以來,我們的碳排放量已經減少了40%,而經濟增長了近70%。」布里奇說。
碳價和數項相關法規一直是英國減排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布里奇指出,「五年前我們的發電量中有40%來自煤炭,目前已可減少至近乎零。」事實上,英國今年稍早已經實現一日無煤。
此外,海上風電(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風電生產國)和轉型循環經濟也有所貢獻。然而CCPI報告認為,英國2030年的排放和再生能源目標仍不夠積極,不足以達成暖化遠低於2°C的目標。

後段班國家的努力 美開倒車 德仍不放棄褐煤

報告指出,德國積極倡導國際氣候談判,因此在氣候政策上得到高分。國內雖然大力推展再生能源,卻仍然大量使用褐煤,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居不下。
排名第56的美國則是因川普上任後,在若干氣候行動的退縮,特別是退出巴黎協定及終止「清潔電力法案」(Clean Power Plan)兩項舉措,讓美國在氣候政策項目上失分最多。然而在再生能源發展項目上,美國則是藉著幾年來傲人的綠能成長數據,獲得了較高分數。
韓國排名倒數第三,則是因為其再生能源供應水準仍極低。南韓非營利性環境組織「氣候變遷中心」(The Climate Change Center)負責人、前環境部長柳永淑告訴德國之聲,「我們必須增加再生能源,但要採用明智的作法。」她擔心太快拋棄核電會增加化石燃料的排放量。
柳永淑表示,再生能源在韓國仍只是未來式。
同樣是後段班的俄羅斯,因為該國排放量高、再生能源利用率低——俄國天然氣儲量世界最大,煤炭和石油儲量也是全球數一數二。
德國之聲報導,俄羅斯能源政策部門主管古拉平(Alexey Kulapin)在COP23記者會上稱,俄羅斯的能源系統是全世界最環保的能源系統之一,「天然氣佔俄羅斯能源比例一半以上,每個人都知道天然氣是最具生態概念的能源之一。」專家們堅持認為,俄羅斯的國內氣候政策缺乏企圖心,要提高排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0171116 CCPI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 2018報告顯示各國對抗氣候變遷行動。資料來源:Germanwatch 
※本文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合作刊登